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京控的意思、京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京控的解釋

清 代官民有冤屈,經地方最高級官署審判仍不能解決時,可赴京向都察院及步軍統領衙門控訴,謂之“京控”。《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這件事鬧不清楚,我一定丢了功名;我的功名不要緊,隻怕京控起來,那時就是堂翁也有些不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京控”是清代司法制度中的一項特殊申訴機制,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流程
    京控指清代官民在地方最高司法機關(如省一級審判)無法解決冤屈時,可赴京城向都察院或步軍統領衙門遞交訴狀,請求中央審理。這一制度為地方司法不公提供了補救渠道。

  2. 受理機構
    主要受理機構為都察院(負責監察百官)和步軍統領衙門(負責京城治安)。京控需通過正規文書投遞,而非直接“告禦狀”,這區别于更直接的“叩阍”制度。

  3. 制度背景

    • 清廷規定地方官吏不得阻撓京控,違者嚴懲,且需為申訴者提供通行便利。
    • 源于傳統的“叩阍”(攔駕申冤),但京控通過固定機構分流案件,減輕了皇帝直接處理訴狀的壓力。
  4. 實施與局限性
    盡管制度設計上有進步意義,但實際執行中仍存在弊端。例如,中央機構可能因案件積壓或地方勢力幹預而難以有效審理,部分案件最終不了了之。清末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便提及京控可能引發官員間的權責糾紛。

評價:京控體現了清代司法體系的層級監督特點,雖在形式上保障了申訴權,但受限于官僚體制效率和社會階級矛盾,其實際救濟作用較為有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京控的意思

《京控》是一個複合詞,由兩個詞彙組成:《京》和《控》。它可以指代“北京市控制”,更常用的解釋是指“京津冀一體化城市空間管理和發展控制”。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京》的部首是“亠”,總共有三筆。

《控》的部首是“手”,總共有十三筆。

來源和繁體

《京控》一詞來源于中文語境中的城市規劃和管理需要。

在繁體字中,京控可寫作: 鏡控(鏡:鏡子的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京控使用不同的字形來書寫。舉個例子,
《京》可以寫成“京”或“亰”,它們都指代北京。
《控》可以寫成“㝩”或“倥”,它們都指代控制。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京控》的例句:

1. 為了實現京控目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2. 因為京控政策的實施,城市的發展受到了限制。

3. 京控将促進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京津冀控制、京控區域、控制情況等。

近義詞:城市限制、發展控制、城市規劃等。

反義詞:自由發展、無控制、無限制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