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蒿草的意思、蒿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蒿草的解釋

草名。有青蒿、白蒿等數種。 三國 魏 曹丕 《陌上桑》詩:“寝蒿草,蔭松柏,涕泣雨面霑枕席。” 明 袁宏道 《相逢行》:“行行即曲巷,曲巷多蒿草。” 楊朔 《海市》:“那是一片墳墓,高高低低,墳頭上長滿蒿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蒿草”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蒿草是菊科蒿屬植物的統稱,包含青蒿、白蒿、艾蒿等多個種類。該名稱既指具體植物,也常作為蒿屬植物的泛稱,具有特殊氣味,多生長于溫帶及亞熱帶地區。

二、形态特征

  1. 植株結構: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部分為半灌木。莖直立,高可達1.5米,具縱棱,分枝多;葉互生,羽狀分裂,卷縮易碎。
  2. 花果特征:開黃綠色小花,頭狀花序,種子萌芽適宜溫度15-30℃。

三、分布與習性
主要分布于亞洲、歐洲、北美洲的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在中國常見于廣西、廣東、貴州等地。耐幹旱、鹽堿,常生長于荒野、田邊。

四、用途與文化意義

  1. 實用價值
    • 食用:嫩葉可作配料,如端午節用艾蒿驅邪。
    • 藥用:清熱解暑、截瘧,含揮發性成分。
  2. 文學意象
    • 象征荒蕪景象,如《三國演義》描寫洛陽宮室荒蕪時提到“滿目蒿草”。
    • 成語“蒿目時艱”形容對時局憂慮。

五、擴展知識

如需更完整的分類信息,可參考植物學專業資料或權威百科(如、8)。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蒿草的意思

《蒿草》這個詞指的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菊科蒿屬,具有較強的抗寒能力。蒿草在中醫藥學中有廣泛應用,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痛等功效。

拆分部首和筆畫

《蒿草》這個詞拆分後的部首分别是草字旁與艹字頭。根據部首和筆畫的組合,可以确定蒿草的偏旁部首為艹,總共有12畫。

來源

蒿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詩經·秦風·蒿京》一詩中便出現了“蒿封”一詞,意為草包裹。蒿草多生長在野外,因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故而逐漸被人們所熟知并使用。

繁體

在繁體字中,蒿草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蒿草的寫法有一些變化。例如,在楚篇石室銘中,蒿草的寫法為“蓒”,屬于略有差異的古代漢字寫法。

例句

1. 田野間的蒿草隨風搖曳。

2. 醫生建議煮蒿草茶來緩解喉嚨疼痛。

組詞

蒿草的相關詞彙有:蒿苓、蒿子稈、蒿子稈口服液、蒿菊、蒿漆等。

近義詞

蒿草的近義詞有:艾草、艾葉、艾蒿等。

反義詞

蒿草的反義詞沒有特定的常用詞彙與之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