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丁錢的意思、身丁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丁錢的解釋

人口稅。封建時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種賦稅。此制自 漢 始,曆代相沿,稱名各異,賦額不一。 宋 沿之,稱身丁錢或丁錢。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財賦二·身丁錢》:“身丁錢者,東南 淮 、 浙 、 湖 、 廣 等路皆有之。自 馬氏 據 湖 南,始取 永道 郴州 桂陽軍 茶陵縣 民丁錢絹米麥。” 宋 陸遊 《豐年行》:“縣前歸來傳好語,黃紙續放身丁錢。”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篇第一章第一節:“﹝ 宋 朝﹞二十至六十的男子,都要交納身丁錢(或米、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身丁錢是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存在的一種人口稅制,其核心含義是指官府按戶或按成年男丁征收的定額賦稅。該稅種起源于五代十國時期,宋代成為主要征收形式,《宋史·食貨志》記載"凡歲賦,谷以石計,錢以缗計,帛以匹計,丁口之賦皆計錢"。其征收标準在不同朝代有所演變:初期多按戶征收,後逐漸轉變為按15至60歲男性勞動力計征,部分時期甚至出現"女口半之"的特殊情況。

這項稅制的存續時間跨越多個朝代,直到清雍正年間推行"攤丁入畝"政策後才被廢止。值得注意的是,身丁錢常與徭役制度相捆綁,《文獻通考》中"身丁錢者,男子成丁則輸之"的記載,印證了其作為勞動力貨币化征收的本質特征。現代學者通過出土文獻發現,南宋時期兩浙路的身丁錢年額高達每丁300文,成為加重農民負擔的重要因素。

從語言學角度考察,"身"指代個體人身,"丁"特指成年男子,二字組合精準概括了該稅種的征收對象特征。相關研究可見于中華書局《中國古代賦稅史》及《漢語曆史大詞典》"丁稅"詞條,這些權威典籍系統梳理了身丁錢在中國賦稅體系中的曆史定位。

網絡擴展解釋

“身丁錢”是中國古代針對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種人口稅,其含義和曆史沿革如下:

一、基本定義

身丁錢是封建政府向達到服役年齡的成年男子(通常為20-21歲至60歲)征收的賦稅,屬于“丁稅”的一種形式。宋代文獻中常以“身丁錢”或“丁錢”代稱。

二、曆史沿革

  1. 起源:漢代已有類似稅制,曆代名稱和稅額不一。例如,五代時期地方割據政權在兩稅之外增設此類稅目。
  2. 宋代發展:成為南方地區(如淮、浙、湖、廣等路)的重要稅種,不分主戶、客戶均需繳納。

三、宋代征收特點

  1. 稅額差異:不同地區征收标準懸殊:
    • 貨币:睦州每丁695文,蘇州200文,福州100文;
    • 實物:漳州納米8鬥8升,泉州、興化軍納7鬥5升。
  2. 特殊政策:部分地區如廣西,允許年滿60歲但家中無成年丁口的家庭減免部分稅額(稱“掛丁錢”)。

四、減免與争議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曾推行減免政策,但實際執行中仍存在強制征收現象。陸遊詩中“黃紙續放身丁錢”即反映官方文書與地方執行的矛盾。

五、曆史意義

身丁錢體現了古代“人頭稅”制度的特點,反映了國家對勞動力控制的強化。其征收差異也揭示了宋代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現狀。


參考資料:以上解釋綜合自漢典、宋代史籍記載、地方稅制研究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愛稱辯晳鼈燥陳美沉吟章句辭對摧枯拉朽村堡大道曲到三不着兩雕蟲末技地公東府都君庉庉泛湧憤怼風月館紛嘩郭泰碑銘寒鼈耗少回春妙手火雷活托金紅寖久金絲薰磕膝牢鼎累煩僚婿靈長慢待眇小秘密教愍愛民辦南柯糱酒怕莫謙雅掐牙蕲茝青霞意人正軟默掃帚颠倒豎山犀沙瓤深海石河子市説是非饕惡通訊衛星外番危拔無告無功而返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