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丁錢的意思、身丁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丁錢的解釋

人口稅。封建時代政府向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種賦稅。此制自 漢 始,曆代相沿,稱名各異,賦額不一。 宋 沿之,稱身丁錢或丁錢。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財賦二·身丁錢》:“身丁錢者,東南 淮 、 浙 、 湖 、 廣 等路皆有之。自 馬氏 據 湖 南,始取 永道 郴州 桂陽軍 茶陵縣 民丁錢絹米麥。” 宋 陸遊 《豐年行》:“縣前歸來傳好語,黃紙續放身丁錢。”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篇第一章第一節:“﹝ 宋 朝﹞二十至六十的男子,都要交納身丁錢(或米、絹)。”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身丁錢”是中國古代針對成年男子征收的一種人口稅,其含義和曆史沿革如下:

一、基本定義

身丁錢是封建政府向達到服役年齡的成年男子(通常為20-21歲至60歲)征收的賦稅,屬于“丁稅”的一種形式。宋代文獻中常以“身丁錢”或“丁錢”代稱。

二、曆史沿革

  1. 起源:漢代已有類似稅制,曆代名稱和稅額不一。例如,五代時期地方割據政權在兩稅之外增設此類稅目。
  2. 宋代發展:成為南方地區(如淮、浙、湖、廣等路)的重要稅種,不分主戶、客戶均需繳納。

三、宋代征收特點

  1. 稅額差異:不同地區征收标準懸殊:
    • 貨币:睦州每丁695文,蘇州200文,福州100文;
    • 實物:漳州納米8鬥8升,泉州、興化軍納7鬥5升。
  2. 特殊政策:部分地區如廣西,允許年滿60歲但家中無成年丁口的家庭減免部分稅額(稱“掛丁錢”)。

四、減免與争議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曾推行減免政策,但實際執行中仍存在強制征收現象。陸遊詩中“黃紙續放身丁錢”即反映官方文書與地方執行的矛盾。

五、曆史意義

身丁錢體現了古代“人頭稅”制度的特點,反映了國家對勞動力控制的強化。其征收差異也揭示了宋代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現狀。


參考資料:以上解釋綜合自漢典、宋代史籍記載、地方稅制研究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身丁錢的意思

《身丁錢》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為了掙錢而努力工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身”和“钅”,拼音分别為“shēn”和“jīn”。它的筆畫數是20畫。

來源

《身丁錢》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出自于《漢書·藝文志》,形容人們為了掙錢養活自己而不斷努力工作。

繁體

《身丁錢》的繁體字是「身丁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身丁錢》這個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是「身叮錢」。

例句

1. 他日以繼夜地工作,全心全意地為了掙取身丁錢。

2. 盡管很辛苦,但他願意付出一切努力來賺取身丁錢。

組詞

努力、掙錢、工作、奮鬥、養家糊口

近義詞

勞動、謀生、賺錢、創收、養活

反義詞

閑散、無所事事、頤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