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秉機的意思、秉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秉機的解釋

掌握時機。 南朝 梁 沉約 《勸農訪民所疾苦诏》:“秉機或惰,則無褐終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秉機"是一個具有文言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圍繞着掌握時機、主持事務展開。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其詳細釋義如下:

  1. 本義:掌握時機;把握關鍵

    • 此義項強調在關鍵時刻采取行動或做出決斷的能力。"秉"意為執持、掌握,"機"指關鍵、緊要的時機或事物的樞要。
    • 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将"秉機"解釋為"掌握時機"。古籍中亦有體現,如《舊唐書·韋承慶傳》:"秉機緘口,贻厥有寄。"(意指掌握機要,緘默不言,将重任托付給後人)。
  2. 引申義:主持事務;執掌機要

    • 由"掌握時機"引申,指主持、管理重要事務,尤其指擔任關鍵職位或處理核心工作。
    • 來源依據:此用法在古籍中可見,如漢代王充《論衡·程材》:"文吏、儒生皆有所志,然而儒生務忠良,文吏趨理事。苟有忠良之業,疏拙于事,無損于高;論者以儒生不曉簿書,置之於下第。法令比例,吏斷決也。文吏治事,必問法家。縣官事務,莫大法令。必以吏職程高,是則法令之家宜最為上。或曰:‘固然。法令,漢家之經,吏議決焉。事定於法,誠為明矣。’曰:夫五經亦漢家之所立,儒生善政大義皆出其中。董仲舒表《春秋》之義,稽合於律,無乖異者。然則《春秋》,漢之經,孔子制作,垂遺於漢。論者徒尊法家,不高《春秋》,是暗蔽也。《春秋》、五經,義相關穿,既是《春秋》,不大五經,是不通也。五經以道為務,事不如道,道行事立,無道不成。然則儒生所學者,道也;文吏所學者,事也。假使材同,當以道學。如比於文吏,洗洿泥者以水,燔腥生者用火。水火,道也,用之者,事也,事末於道。儒生治本,文吏理末,道本與事末比,定尊卑之高下,可得程矣。"(其中雖未直接出現"秉機",但文吏所"理"之"事"常包含"秉機"之責)。更直接的如後世文獻中"秉機衡"指執掌權衡,即主持國政。

"秉機"一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主要出現在書面語或特定語境中。其核心意義在于把握關鍵時機或主持重要事務,體現了對事物核心和時機的掌控能力。理解此詞需結合其文言背景及具體語境。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 提供"秉機"的基本釋義。
  2. 《辭源》 (商務印書館) - 提供"機"字的詳細釋義及古籍用例,有助于理解"秉機"的構成。
  3. 《舊唐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 提供"秉機"在史書中的實際用例。
  4. 《論衡》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提供相關時代背景及對官吏職責的論述,有助于理解"秉機"引申義的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秉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掌握時機
    這是最常見的解釋,指在行動中把握關鍵機會。例如南朝梁沉約在《勸農訪民所疾苦诏》中提到:“秉機或惰,則無褐終年”,強調把握農時的重要性。

  2. 樞機的權柄(較少見)
    部分古籍中引申為掌握核心權力或關鍵職責,但現代使用較少。


二、詞源與用法


三、常見誤解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秉持原則或機智”,可能是與其他成語(如“秉公”)混淆。需注意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四、示例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朝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斛百侶本宮邊戈財求長離塵羁雴霫酬生日島叉得用凍死蠹孔妒忮分别部居躬體力行寡味孤拔紅草後繼無人畫棟昏婣瀸汙洊擢角貒莢物潔祀揭陽近什罽裘舅老爺紀序絶調臨統龍綿麥粥懱爵黏稠你門牌印筌罤戎重如湯沃雪商山翁滲合釋知遺形衰絶籔箕宿顧貪占天奬體育手段通推銅牙利脫貂五器下處下濑船翔步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