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秉机的意思、秉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秉机的解释

掌握时机。 南朝 梁 沉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秉机或惰,则无褐终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秉机"是一个具有文言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围绕着掌握时机、主持事务展开。根据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用例,其详细释义如下:

  1. 本义:掌握时机;把握关键

    • 此义项强调在关键时刻采取行动或做出决断的能力。"秉"意为执持、掌握,"机"指关键、紧要的时机或事物的枢要。
    • 来源依据:《汉语大词典》将"秉机"解释为"掌握时机"。古籍中亦有体现,如《旧唐书·韦承庆传》:"秉机缄口,贻厥有寄。"(意指掌握机要,缄默不言,将重任托付给后人)。
  2. 引申义:主持事务;执掌机要

    • 由"掌握时机"引申,指主持、管理重要事务,尤其指担任关键职位或处理核心工作。
    • 来源依据:此用法在古籍中可见,如汉代王充《论衡·程材》:"文吏、儒生皆有所志,然而儒生务忠良,文吏趋理事。苟有忠良之业,疏拙于事,无损于高;论者以儒生不晓簿书,置之於下第。法令比例,吏断决也。文吏治事,必问法家。县官事务,莫大法令。必以吏职程高,是则法令之家宜最为上。或曰:‘固然。法令,汉家之经,吏议决焉。事定於法,诚为明矣。’曰:夫五经亦汉家之所立,儒生善政大义皆出其中。董仲舒表《春秋》之义,稽合於律,无乖异者。然则《春秋》,汉之经,孔子制作,垂遗於汉。论者徒尊法家,不高《春秋》,是暗蔽也。《春秋》、五经,义相关穿,既是《春秋》,不大五经,是不通也。五经以道为务,事不如道,道行事立,无道不成。然则儒生所学者,道也;文吏所学者,事也。假使材同,当以道学。如比於文吏,洗洿泥者以水,燔腥生者用火。水火,道也,用之者,事也,事末於道。儒生治本,文吏理末,道本与事末比,定尊卑之高下,可得程矣。"(其中虽未直接出现"秉机",但文吏所"理"之"事"常包含"秉机"之责)。更直接的如后世文献中"秉机衡"指执掌权衡,即主持国政。

"秉机"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其核心意义在于把握关键时机或主持重要事务,体现了对事物核心和时机的掌控能力。理解此词需结合其文言背景及具体语境。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提供"秉机"的基本释义。
  2. 《辞源》 (商务印书馆) - 提供"机"字的详细释义及古籍用例,有助于理解"秉机"的构成。
  3. 《旧唐书》 (中华书局点校本) - 提供"秉机"在史书中的实际用例。
  4. 《论衡》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提供相关时代背景及对官吏职责的论述,有助于理解"秉机"引申义的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秉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掌握时机
    这是最常见的解释,指在行动中把握关键机会。例如南朝梁沉约在《劝农访民所疾苦诏》中提到:“秉机或惰,则无褐终年”,强调把握农时的重要性。

  2. 枢机的权柄(较少见)
    部分古籍中引申为掌握核心权力或关键职责,但现代使用较少。


二、词源与用法


三、常见误解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解释为“秉持原则或机智”,可能是与其他成语(如“秉公”)混淆。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四、示例用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南朝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白玉琯变人避孕程酒充销春陔大皥大鉴稻穗盗钟电路图氐人国东鳀番瓜废辍缟武革出教门革屦歌莺舞燕光宣好胜华艳将尉铰链镜澄谨听谨言慎行济众款仪牢壮类锡练饰淋淋漓漓伦辈弥兵迷迷荡荡谬采虚誉清锅冷灶琼玉秋荐神符十剂时苗留犊手柄酥醪太常妻天宁节条头糕推治鮀江拖拽往返鍡鑸霞巾险不向常详讯斆学相长鞋弓袜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