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 六一居士 的敬稱。 金 元好問 《遊承天懸泉》詩:“此翁可是 六一翁 ?四十三年如電抹!” 清 曹寅 《尚中索書真州東園》詩:“子酹 六一翁 ,更誦《歸田》篇。”
“六一翁”是對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尊稱,源自其晚年自號“六一居士”。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背景
“六一翁”中的“六一”指歐陽修的自號“六一居士”。據記載,歐陽修晚年自稱“六一居士”,意為家中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加上自己一老翁,合稱“六一”。
敬稱性質
該詞是對歐陽修的尊稱,常見于後世文人作品中。例如金代元好問在《遊承天懸泉》中寫道:“此翁可是六一翁?四十三年如電抹!”清代曹寅亦有“子酹六一翁,更誦《歸田》篇”之句。
文學引用
宋代蘇轼、賀鑄等文人也曾在詩詞中使用“六一翁”,如蘇轼《颍州初别子由》中“多憂發早白,不見六一翁”,體現了對歐陽修文學地位的推崇。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讨論中,指代歐陽修或表達對其人格與成就的敬意。
《六一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年紀較大的人,通常指六十一歲以上的老人。
《六一翁》的拆分部首是八字頭,總筆畫數為八。
《六一翁》最早是出自清代仇英的戲曲《宮鎖珠簾》。這句話原本是形容元朝末年尚書令石亨的形象和事迹的,後來逐漸流傳開來,成為形容年紀較大的人的代稱。
《六一翁》的繁體字為「六一翁」。
在古時候,六一翁的寫法有所不同。以明朝為例,六一翁寫作「六一翁」,字體形狀也有些許變化。
他雖然已經成為了一位六一翁,但仍然保持着年輕人的激情。
年六一翁、老六一翁
老年人、長者、耄耋之年
少年、年輕人、幼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