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陋的意思、俗陋的詳細解釋
俗陋的解釋
庸俗鄙陋。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故 萬曆 壬辰以後,文之俗陋,亘古未有。如必不經思維者而後為自然之文,則夫子所雲草創、讨論、修飾、潤色,費爾許斟酌,亦‘齩薑呷醋’邪?”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表字》:“夫父母存恒言不稱老,子舍而居尊長之名、沖幼而甘衰耄之目,無乃不祥。至形之文翰,俗陋尤甚矣。”
詞語分解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 陋的解釋 陋 ò 丑的,粗劣,不文明的:丑陋。粗陋。陋俗。 狹小,簡略:陋室。簡陋。因陋就簡。陋巷簟瓢(形容家境貧寒,生活清苦)。 見識小:淺陋。孤陋寡聞。 輕視:陋今而榮古。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俗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ú lòu,由“俗”(庸俗、粗俗)和“陋”(粗鄙、低劣)組成,基本含義是形容言行舉止粗俗、庸俗無知,缺乏修養或美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指人或事物表現出庸俗、鄙陋的特質,常用于批評缺乏教養、文化或審美的事物。例如:言行粗魯、文風低劣、物品簡陋等。
2.使用場景
- 形容人:指談吐粗魯、舉止無禮,如“言辭俗陋”。
- 形容事物:可指文學、藝術或物品的粗糙低劣,如清代王夫之批評萬曆年後“文之俗陋,亘古未有”。
- 社會批評:多用于貶義語境,表達對低層次文化或行為的否定,例如清代文獻提到“至形之文翰,俗陋尤甚”。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庸俗不堪、鄙俗、粗鄙、俗不可耐。
- 反義詞:高雅、文雅、精緻、溫文爾雅。
4.補充說明
- 該詞在古籍中常見,如《夕堂永日緒論外編》《漱華隨筆》等,多用于學術或正式文本的批判。
- 現代用法更偏向口語化,可形容外表、行為或審美的低劣,例如“俗陋的裝飾”或“俗陋的舉止”。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清代文人的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俗陋》的意思
《俗陋》是一個形容詞詞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粗俗不雅、不高尚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俗陋》的拆分部首是“亻”和“阝”,其中“亻”表示人,而“阝”表示阜、邑。《俗陋》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俗陋》詞源于漢代古籍《爾雅》中的解釋,原意為“世俗的、粗俗的、不文雅的”。這個詞彙在古代多用于批評文人以外的俗人行為上,後來逐漸發展為一詞攻擊學術或文化上的庸俗。
繁體
《俗陋》的繁體字是「俗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俗陋》的寫法多有變化,其中一種古代漢字寫法是「俗陋」。
例句
1. 他的舉止言談丑陋不堪,完全是個俗陋之人。
2. 這個建築外觀裝飾華麗,卻内部陳設俗陋。
組詞
俗态、俗套、陋習、陋規、陋規舊章、陋規舊封、陋弊等。
近義詞
粗俗、庸俗、低俗、下流、下作。
反義詞
高尚、雅緻、文雅、精緻、品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