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擊斷的意思、擊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擊斷的解釋

(1).打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石乞 、 壺黶 攻 子路 ,擊斷 子路 之纓。”

(2).專斷;決斷。《戰國策·秦策三》:“今太後擅行不顧, 穰侯 出使不報, 涇陽 華陽 擊斷無諱: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漢書·王莽傳上》:“於是附順者拔擢,忤恨者誅滅。 王舜 、 王邑 為腹心, 甄豐 、 甄邯 主擊斷, 平晏 領機事, 劉歆 典文章, 孫建 為爪牙。” 宋 王安石 《司農卿分司南京陳公神道碑》:“劾公擅擊斷,不聽用佐吏。” 明 歸有光 《歸氏世譜》:“年少精敏,能擊斷。”

(3).果敢堅決。 宋 司馬光 《送聶之美任雞澤令》詩:“椎埋吏難禁,擊斷世稱賢。” 宋 劉克莊 《賀新郎·戊戌壽張守》詞:“總喫著君侯方寸。不要 漢 廷誇擊斷,要史家編入循良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擊斷”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打斷/擊打使斷
    指通過外力擊打使物體斷裂,常見于描述物理性破壞。例如《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石乞、壺黶攻子路,擊斷子路之纓”,這裡指子路的帽帶被擊斷。

  2. 專斷;決斷
    用于形容行事果斷或獨斷專行。如《戰國策·秦策三》提到:“泾陽、華陽擊斷無諱”,指權貴人物專斷行事。

  3. 果敢堅決(引申義)
    宋代文獻中可見此用法,如司馬光《送聶之美任雞澤令》贊其“擊斷世稱賢”,強調行事果決。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部分文獻(如)提到“擊斷”在材料學中的引申應用,例如雷擊導緻金屬斷裂,但此用法屬專業領域,日常語境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例句或引申場景,可參考《史記》《戰國策》及宋代詩文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擊斷的意思

擊斷是一個漢語詞語,指通過打擊或撞擊使物體斷裂、破碎。

拆分部首和筆畫

擊斷的部首是⻋(車旁),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擊斷是由動詞“擊”和動詞“斷”組合而成。其中,“擊”表示打擊、敲打的意思,而“斷”則表示斷裂、分離的意思。

繁體

在繁體字中,擊斷可以寫作「擊斷」。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的記載,古代漢字中的“擊”字是由一個手持武器的人和一根棍子組成,表示打擊的意思。而“斷”字則是由“斤”字和“丷”字組成,表示斧頭砍斷的形象。

例句

他用重錘狠狠地擊斷了木樁。

這次意外事故導緻管道被擊斷,引發了大規模的漏水。

組詞

- 沖擊:指用力撞擊。

- 斷裂:指物體因外力作用而分裂成兩段。

- 破碎:指物體因受到沖擊而破裂成小碎片。

- 打擊:指用手或器械等用力擊打。

近義詞

破碎、折斷、損壞、擊碎。

反義詞

完整、無缺、完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