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凜畏的意思、凜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凜畏的解釋

敬畏;畏懼。 宋 歐陽修 《再論陳洎等劄子》:“今若自廢詔書,示人無信,則新轉運見朝廷先自馳廢,言不足聽,則更無凜畏,必效因循,虛煩更張必不濟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凜畏”是由“凜”與“畏”組合而成的複合詞,指因敬畏而産生的嚴肅、畏懼情緒。《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年版)将其釋為“敬畏而心生戒懼”,常用于描述對權威、自然力量或崇高事物的态度。該詞可拆解為:

  1. “凜”:本義為寒冷,引申為嚴肅、敬畏,如《左傳》中“凜乎若朽索之馭六馬”;
  2. “畏”:甲骨文已見其形,指恐懼、敬服,《論語·季氏》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現代漢語中,“凜畏”多用于書面語境,例如描述對曆史教訓的警醒(如“凜畏先賢遺訓”,或對道德準則的恪守(如“凜畏法度,清廉自持”。《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該詞隱含着“因敬畏産生的自我約束力”,近義詞包括“敬畏”“忌憚”,但語義更側重肅穆莊嚴感。

網絡擴展解釋

“凜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lǐn wèi,其基本含義是形容因敬畏或畏懼而表現出的嚴肅、莊重态度,通常用于描述對權威、神明或嚴肅場合的懼怕與尊敬。

詳細解釋:

  1. 詞義構成:

    • “凜”:本義為寒冷,引申為嚴肅、莊重,如“凜然”“凜若冰霜”。
    • “畏”:表示害怕、敬畏,如“不畏艱險”“敬畏神明”。
    • 組合後,“凜畏”強調因外在威嚴或内心崇敬而産生的畏懼感,帶有莊重色彩。
  2. 語境應用:

    • 多用于描述對上級、權威或神明的态度,如《再論陳洎等劄子》中,歐陽修以“更無凜畏”批評官員對朝廷失去敬畏,導緻政務懈怠。
    • 也可形容對莊嚴場合或強大勢力的心理反應,如“面對神像,衆人凜畏肅立”。
  3. 引證與曆史用例:

    • 宋代歐陽修在奏折中寫道:“今若自廢诏書……則更無凜畏,必效因循”,強調敬畏之心對維護政令的重要性。

近義與關聯詞:

“凜畏”不僅表達恐懼,更強調因莊重威嚴而産生的心理震懾,常見于古典文獻和正式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例,可參考歐陽修相關著作或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可綽白玉微瑕不欺屋漏不生不滅不壹楮雞篡賊醋勁錯縫兒道誨第一手材料逗樂嘟嘟囔囔風笙蜂營蟻隊鵩谶各界革面斂手根繇個中妙趣固體潮邯鄲記焊工洪辟候診花季滑移進禦俊邁孔老靈鼇立式龍樓鳳閣蘆虎論帖祃祭敏感拈弓搭箭牛倌攀送潛鰓绮繪輕劍榷礬趨利軟丢丢入館翣菨神潢堂帖提制團費杌床無端生事響箭小宴挾持瀉潤晞晖西京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