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very poor] 隔幾天才能吃一天的飯,形容生活窘困之極
兩天用一天的食糧。形容生活艱苦。《禮記·儒行》:“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鄭玄 注:“二日用一日食也。”《後漢書·陳敬王羨傳》:“并日而食,轉死溝壑者甚衆。” 三國 蜀 諸葛亮 《後出師表》:“故五月渡 瀘 ,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并日而食"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義指兩天隻吃一天的糧食,比喻生活極度貧困或處境窘迫。該詞最早見于儒家經典《禮記·儒行》,原文載:"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筚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此處通過描述儒者的清苦生活,強調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
東漢班固在《漢書·王莽傳》中記載:"作貨布後六年,匈奴侵寇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豬突豨勇……饑疫,人相食,及并日而食。"這段史料佐證了成語在描述社會動蕩時期民生疾苦的具體運用。唐代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注解:"并日而食者,謂一日食不得再食,則與并二日之食為一食",從訓诂學角度闡釋了其構詞邏輯。
該成語在近現代文學中仍被沿用,如錢鐘書《圍城》寫道:"這并日而食的日子,倒讓他品出了讀書的真味。"通過具體語境,既保留了原始詞義,又賦予新的文學意象。現代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列為B部首第3725條,釋義強調其雙關性:既指實際生活困頓,也可喻指精神層面的匮乏狀态。
“并日而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主要釋義以《禮記》和《漢典》為依據,例句可參考曆史文獻及現代擴展用法。如需更多用例,可查看《三國志》或相關曆史資料。
卑削蔽晦撥撥步景漕饟茶飯剗鋤床帳詞體誕告宕跌丹悃的曆都盧動機論法令感帨狗改不了吃屎館甥刮平顧憚誨諄椒子枇杷架屋疊牀接警寄室既有今日,何必當初開土姱麗狂豎肋窩連隄連發離衡爐膛率土歸心蟊賊媚蝶梅煎免丁由子滅迹凝眺洽聞起派囚牢桡沮蠕蜚三十六計韶風市粜似笑非笑手不應心瘦棱棱順風機樞務通化外孫子尉悅枭蛇鬼怪邪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