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借住别家。《南齊書·東昏侯紀》:“郊郭四民皆廢業,樵蘇路斷,吉兇失時,乳婦婚姻之家,移産寄室,或輿病棄屍,不得殯葬。”
“寄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借住在他人的住所,通常因自身無法居住原處或需要暫時寄居而産生。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和現代語境中均有體現,強調臨時性或依附性。
該詞最早見于《南齊書·東昏侯紀》中的記載:“郊郭四民皆廢業,樵蘇路斷,吉兇失時,乳婦婚姻之家,移産寄室,或輿病棄屍,不得殡葬。” 文中描述戰亂時期百姓被迫寄居他處的困苦境況。
例如:“疫情期間,部分留學生因航班取消,隻能寄室于當地友人家中。”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分析,可參考《南齊書》或成語詞典(來源:、5)。
《寄室》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暫住的房間或寓所。
《寄室》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宀(mián)和戶(hù),它共有10筆。
《寄室》這個詞源自于古代的漢語詞彙,原為古文《管子·修政篇》中的典故。在繁體中,寄室的寫法是「寄室」。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寄室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具體寫法可以參考古代文獻中出現的形式。
1. 他來到這個城市後,找到了一間寄室,暫時居住下來。
2. 她在旅行的路上預定了一個寄室,以方便自己的住宿。
組詞:寄居、寄托、寄食、寄人籬下
近義詞:住所、居所、寓所、住宅
反義詞:永久住所、固定住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