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測量日影。《宋史·天文志一》:“《景表議》曰:步景之法,惟定南北為難。”
(2).神馬名。《太平廣記》卷六引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 東方朔 ﹞又嘗東遊 吉雲 之地,得神馬一匹,高九尺……帝曰:‘其名雲何?’ 朔 曰:‘因事為名,名步景駒。’”後用以泛稱好馬。 明 劉基 《春興》詩之七:“紫陌塵埃嘶步景,畫船歌管列傾城。”
步景為漢語複合詞,包含以下兩個主要義項:
一、步行觀景
指以行走方式欣賞自然或人文景觀,常見于古典文學描寫。唐代詩人孟郊《遊終南山》有“步步景漸異,巍巍勢難收”之句,形容行走中景色變化帶來的視覺體驗。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休閑活動,如“步景西湖”“步景賞秋”。
二、神話中的駿馬名
典出《太平廣記·卷六》,記載為西王母所馭神馬“步景駒”,可日行千裡,踏雲無痕。此義項在後世文學中成為良駒代稱,如明代小說《三寶太監西洋記》提及“步景追風,非凡馬可及”。
參考資料:
“步景”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分别來源于不同的文獻典故:
指古代通過觀測日影測定方位或時間的方法。這一用法可見于《宋史·天文志》的記載:“《景表議》曰:步景之法,惟定南北為難。”。該技術常用于天文測量,體現古人通過自然現象進行科學觀測的智慧。
源自漢代郭憲《洞冥記》中的傳說:東方朔在吉雲之地獲得一匹高九尺的神馬,因其“毛色隨四時之變”且行動迅捷,被命名為“步景駒”。後世以此代指良馬,如明代劉基《春興》詩雲:“紫陌塵埃嘶步景”,即以“步景”喻指駿馬。
注:部分資料(如)提到“步景”為成語,形容行走時景物移動,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建議以曆史文獻記載的兩種含義為準。
拜客豹略寶塔詩罷退砭骨谄害讒説赤牛中尉串門綽燈大昭地曠人稀兜風垩室粉裝玉琢覆逆鈎心鬭角谷口真國學生古銅槐燧蕉農浄都警利徑逾進往踡伏殼物贶壽款語溫言毛連茂密茅社美論迷彩木笏司沐露沾霜嬭婆判施啌嗽七滿八平确切日食錢潤滑油喪師辱國山諱山口燒煳了卷子蘇區特敕天台宗同根詞危第違滞嗡嗡向量現職矖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