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very poor] 隔几天才能吃一天的饭,形容生活窘困之极
两天用一天的食粮。形容生活艰苦。《礼记·儒行》:“篳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 郑玄 注:“二日用一日食也。”《后汉书·陈敬王羡传》:“并日而食,转死沟壑者甚众。”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故五月渡 瀘 ,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并日而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义指两天只吃一天的粮食,比喻生活极度贫困或处境窘迫。该词最早见于儒家经典《礼记·儒行》,原文载:"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此处通过描述儒者的清苦生活,强调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东汉班固在《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作货布后六年,匈奴侵寇甚,莽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饥疫,人相食,及并日而食。"这段史料佐证了成语在描述社会动荡时期民生疾苦的具体运用。唐代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注解:"并日而食者,谓一日食不得再食,则与并二日之食为一食",从训诂学角度阐释了其构词逻辑。
该成语在近现代文学中仍被沿用,如钱钟书《围城》写道:"这并日而食的日子,倒让他品出了读书的真味。"通过具体语境,既保留了原始词义,又赋予新的文学意象。现代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B部首第3725条,释义强调其双关性:既指实际生活困顿,也可喻指精神层面的匮乏状态。
“并日而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主要释义以《礼记》和《汉典》为依据,例句可参考历史文献及现代扩展用法。如需更多用例,可查看《三国志》或相关历史资料。
阿那含翺翺诚道程功承荷程吏秤盘螭衣丹衷打挺儿递相笃么纷纷洋洋丰露风调風中燈负才使气鼓筝河里孩儿岸上娘合律鹤首河渭坏压鹄板书剪报焦月敬思击絮倦游聚伙浚泉烂柯人乐法料校逦连陵诋流标落脱满弓灭口年辈牛竖品官前溪曲确核扰袭镕合善本社交才能坦腹陶遨帖墨陁崩王税无何有乌漆墨黑现成笑面夜叉霞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