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禮親喪小祥後所着之練衣。用黃裡紅飾,故名。見《禮記·檀弓上》。《後漢書·東海恭王彊傳》:“ 臻 及弟 蒸鄉侯 儉 并有篤行,母卒,皆吐血毀眥。至服練紅,兄弟追念初喪父,幼小,哀禮有闕,因復重行喪制。” 李賢 注:“既祥之後而服練也。《禮記》曰:‘練衣,黃裡、縓緣。’縓,即紅也。縓音七絹反。 鄭玄 注《周禮》曰:‘淺絳也。’”
"練紅"是一個源自古代喪禮制度的專有名詞,具體釋義如下:
核心定義
指古代親屬喪禮中,守孝者在小祥祭(父母去世後第十三個月舉行的祭祀)後所穿的練衣。這種服飾以黃色為裡襯,用淺紅色布料鑲邊,因此得名"練紅"。
文獻溯源
最早見于《禮記·檀弓上》,東漢班固《後漢書·東海恭王彊傳》記載了具體應用案例:諸侯王劉臻兄弟在母親去世後,因追念早年喪父時未盡完整哀禮,服喪期滿後仍重新行練紅之禮。
服飾構成
現代漢語中該詞已罕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和文史考證領域。如需更詳細文獻考證,可參考《禮記》鄭玄注本及《後漢書》李賢注相關内容。
《練紅》是一個詞語,其意思是指通過勤奮的練習和修煉而獲得紅色(象征成功和榮耀)。
《練紅》是由“纟”和“火”兩個部首組成。
其中,“纟”(糾字旁)表示與紅色相關,而“火”(火字旁)表示熾熱的努力和功夫。
整個詞語一共有7個筆畫。
《練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武術和文化。
在古代,武術是一種通過長時間的刻苦練習和精心訓練而獲得的技能。
繁體字“練紅”表示的仍是同一個意思。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
《練紅》用古代的漢字寫法為“練紅”。
1. 他用多年的時間練紅了自己的技能,終于成為了一名頂尖的武術家。
2. 這位運動員通過不懈的努力和訓練,終于練紅了自己的實力,獲得了金牌。
3. 她從小就在音樂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現在她的琴藝已經練紅了。
1. 練習
2. 練功
3. 練習不誤
4. 練武
努力、鍛煉、磨練、苦練
懶散、不努力、放任、怠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