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參的意思、辰參的詳細解釋
辰參的解釋
(1).指心宿和參宿。兩星宿此出彼沒,永不相逢。喻人之分離不得相見。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堅據古文以應當世,猶辰參之錯,膠柱而調瑟,固而難合矣。” 宋 蘇轼 《送俞節推》詩:“嗟餘與夫子,相避如辰參。” 清 陳恭尹 《柏舟行為區母陳太君賦》:“心期頡頏同一林,天教殊絶同辰參。”
(2).喻隔閡。 清 顧陳垿 《分拟鮑參軍<白頭吟>》:“如何乖宿昔,貌昵情辰參。”參見“ 參商 ”。
詞語分解
- 辰的解釋 辰 é 地支的第五位,屬龍。 用于記時:辰時(上午七點至九點)。 時日:辰光。時辰。誕辰。 日、月、星的總稱:北辰(北極星)。星辰。 古同“晨”,清早。 筆畫數:; 部首:辰; 筆順編號:
- 參的解釋 參 (參) ā 加入在内:參加。參與。參政。參賽。參議。 相間,夾雜:參雜。參半。 檢驗,用其他有關材料來研究,考證某事物:參考。參照。參省(媙 )(檢驗省察)。參看。參閱。參檢。 探究,領悟:參悟。
專業解析
辰參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辰”本義指日、月、星的總稱(《說文解字》),後特指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商星);“參”即參宿(獵戶座主星)。兩星宿在天球位置相對,永不同時出現,故“辰參”代指相隔遙遠或永不相見。《漢語大詞典》釋為:“參星居西方,辰星居東方,出沒各不相見。因用以比喻彼此隔絕。”
二、天文學與文化引申
- 星象象征:辰參二星此升彼落,古人借以喻指時間更替。《大戴禮記·夏小正》載“五月參則見,辰則伏”,記錄兩星運行規律。
- 時空對立:因二星方位對立(東-西)、時間錯位(晨-昏),衍生出“勢若辰參”的成語,形容事物互斥或難以調和,如《後漢書》稱“行止之分,勢若辰參”。
三、文學意象與演變
在詩詞中,“辰參”常寄托離别相思之情。如:
- 白居易《夜雨》詩:“東西各異方,辰參與商隔”,以星宿喻人世阻隔。
- 後世演變為“參辰卯酉”(卯酉為東、西方位),強化對立含義(《漢語成語考釋詞典》)。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
- 《大戴禮記解诂》(中華書局,1983)
-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
- 《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商務印書館,2015)
網絡擴展解釋
“辰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源于古代天文學中的星宿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星宿喻分離
指“心宿”(又稱商宿)和“參宿”兩顆星宿。兩星此出彼沒,永不相逢,因此常被用來比喻人與人分離後難以相見。例如:
- 蘇轼《送俞節推》詩:“嗟餘與夫子,相避如辰參。”
- 清代陳恭尹詩句:“天教殊絶同辰參。”
-
引申為隔閡
因兩星無法共存于同一時空,進一步引申為情感或立場上的隔閡。例如:
- 清代顧陳垿《分拟鮑參軍<白頭吟>》:“貌昵情辰參。”
二、出處與用法
- 文獻記載:最早見于漢代桓寬《鹽鐵論·相刺》:“猶辰參之錯,膠柱而調瑟,固而難合矣。”
- 文化背景:古人常通過星象表達情感,如“參商”亦表分離(參宿與商宿),而“辰參”與之類似,但更強調“永不相逢”的宿命感。
三、補充說明
- “辰”的延伸含義:地支第五位,也指時間(如時辰)、星辰統稱。
- 現代使用: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星宿文化,可參考《鹽鐵論》或蘇轼相關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叭哒報恩悲觀厭世鼻鼻齉齉布被側篇茶令長局襯錢賜巧膽大心雄典缛砥節豆糜貳辭惡子風神羔犢隔年舊曆本翰蔽橫轼洪音花費黃芪檻阱靜穆畸重畸輕空白點苦心人類類列埒臨渴掘井龍攢馬褐麻田瞑坐目眩心花褭騕排污千年松喬材氣井輕翅秦筝裙褲人夫書寓謄録院天鈎天柱投敵托靠妄斷文邪無支祁下放霞景仙官險峻校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