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韻學術語。發音時口腔共鳴空隙較大的音。 宋 元 等韻學家分韻母為開口、合口兩類,每類又分一、二、三、四四等,一、二等都沒有介音,發音時口腔共鳴空隙較大,故稱洪音。自 明 清 等韻學家改開、合各四等為開、齊、合、撮四呼以後,也有人稱開口呼為開口洪音,齊齒呼為開口細音,合口呼為合口洪音,撮口呼為合口細音。
“洪音”是音韻學術語,指發音時口腔共鳴空隙較大的音,與“細音”相對。以下是詳細解釋:
洪音在發音時,口腔共鳴器空隙較大,舌位較低且靠後,通常不包含介音(如i、u等)。這類音在聽感上較為渾厚,例如宋元等韻學家将一、二等韻歸為洪音,而三、四等韻歸為細音。
明清時期,音韻學将韻母分為“四呼”:
宋元時期,韻母按“開合各四等”劃分,一、二等無介音屬洪音;明清改為“開齊合撮”四呼後,洪音特指開口呼與合口呼。
洪音的分類對研究漢語語音演變、方言差異及古籍注音有重要作用。例如,現代方言中洪音與細音的區分仍影響發音習慣,如吳語、粵語的某些音變現象。
洪音與細音構成音韻學中的核心對立,通過口腔共鳴程度和介音有無區分。這一概念在漢語音韻分析、語音教學及古籍研究中具有基礎性意義。
《洪音》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聲音響亮、嘹亮。洪音一詞可以形容聲音或者音樂的音質和音量。
洪音的部首是水,總共由9個筆畫構成。
洪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釋詁》這本古代漢語字典中。在這本字典中,洪音被定義為聲音宏亮、廣泛的音樂之聲。
洪音的繁體字形為「洪音」。
在古時候,洪音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它以繁體字形「洪斛」來表示。
1. 那位歌手的洪音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靈。
2. 教室裡傳來了洪音般的歡笑聲。
洪亮、洪亮亮、洪亮聲、大洪音、洪亮嗓。
宏亮、高亢、嘹亮、響亮。
低沉、細語、悄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