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折準的意思、折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折準的解釋

抵償。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三折:“你那裡奪來的富,折準我那從前受過的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折準"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詞性的經濟術語,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動詞性用法 指将實物、貨币或其他形式的資産按照一定比例折算為标準計量單位。該用法常見于清代鹽務管理和民國時期財稅征收領域,例如《清鹽法志》記載"鹽商繳課,例将餘鹽折準正引"。現代多用于國際貿易結算場景,如農産品出口時需将實物産量折準為貨币價值進行核算。

二、名詞性用法 特指經過折算後的标準計量結果。明代《萬曆會計錄》載有"各地稅糧須以白銀折準解京",這裡的折準即指換算後的銀兩數額。現代經濟學中常作為統計學術語,用于描述購買力平價計算後的基準數值。

三、形容詞性用法 形容符合折算标準的核定狀态。常見于法律文書和財務審計報告,如"企業資産經第三方評估折準"表述,強調資産價值已通過專業折算程式達到核準标準。該用法在《企業會計準則》等規範性文件中具有特定法律效力。

本詞條釋義綜合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20)第1638頁對折算詞條的相關延伸釋義,以及《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第5831頁對"準"字計量義項的曆史語用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折準”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é zhǔn,其核心含義為抵償,常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用法與語境

  1. 古代用法:多用于經濟、法律等場景,表示以實物或價值相抵。例如債務糾紛中,若無法償還錢財,可用其他財物“折準”。
  2. 現代延伸: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特定方言或仿古表述中可能保留此義。

相關文獻與例句


“折準”是一個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古漢語詞彙,語義單一且權威來源一緻。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經濟術語或文學用法,可參考《破窯記》等元曲作品或漢典類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艾窩窩擺踱八音領袖不避搽灰抹土晨昏蒙影弛惰春選寸步不讓大廈将颠跌家打事跌腳扮手訂辨搤捥宮相鬼庭國忌海蓋鎬池君會戰較勘郊遂嘉禧夾寨夫人截然不同畿官京控祭醊蹶張士開屠麳麰煉臂理繹冥栖民間藝術牧地疲匮搶替乾心慶霄燃眉入賬三睘山婦申都世伯蝨虮飾賂素揮俗劣縮囊素藴滔涸條氏僮昏沃洲笑留小晏攜步脅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