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物之一種。 明 楊慎 《藝林伐山·小梁州》:“ 賈逵 曰:梁米出於 蜀漢 ,香美愈于諸梁,號曰‘竹根黃’。 梁州 得名以此。”
“梁米”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和字形判斷,以下是不同角度的解釋:
基本定義
指古代蜀漢地區(今四川、陝西一帶)出産的一種優質谷物,屬于粟類作物。因其香美程度超過普通品種,被稱為“竹根黃”。
植物特征
梁米的植株形态與粟相似,莖稈粗壯,葉片呈披針形,顆粒飽滿,屬于古代重要的糧食作物。
曆史記載
明代學者楊慎在《藝林伐山·小梁州》中提到:“梁米出於蜀漢,香美愈于諸梁,梁州得名以此”,說明其産地與命名的關聯。
在極少數文獻中,“梁米”被引申為品德高尚或才能出衆的象征,例如提到的春秋梁國傳說,但此用法未被權威典籍廣泛收錄,可能存在訛傳。
提示: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參考《藝林伐山》《新唐書》等古籍原文(參考、5、7、10)。
梁米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所具有的品質。
梁字由“木”作為部首,下面是“良”字,一共有7個筆畫。
米字由“ 米 ”作為部首,中間是“十”,一共有6個筆畫。
梁字來源于古代楚國的“梁山”地名,後來泛指高大的山嶺或高台。米字作為漢字裡面的基本部首,表示與米相關的事物。
梁字的繁體寫法是樑,米字的繁體寫法是䉛。
梁在古時候的寫法有變化,早期的寫法是象形字,像一個山峰的形狀。後來又有了新的寫法,像現在的現代漢字。
米字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基本沒有變化。
他是個梁米般的男子,高大威猛,讓人敬畏。
梁柱、梁上、梁頂、米飯、米粒、米油
卓越、優秀、高大、出類拔萃
平凡、普通、平庸、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