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科的意思、決科的詳細解釋
決科的解釋
謂參加射策,決定科第。後指參加科舉考試。 漢 揚雄 《法言·學行》:“或曰:‘書與經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 李軌 注:“射以決科,經以策試,今徒治同經之書而不見用,故笑之。” 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诔》:“決科聯中,休問用張。” 宋 嶽珂 《愧郯錄·場屋編類之書》:“自國家取士場屋,世以決科之學為先。”
詞語分解
- 決的解釋 決 é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決江疏河”。 堤岸被水沖開:決口。潰決。 斷定,拿定主意:決定。決斷。決計。決然。決勝。決議。猶豫不決。 一定(用在否定詞前):決不後退。 決定最後勝敗:決賽。決戰。
- 科的解釋 科 ē 動植物的分類單位:獅子屬于貓科。槐樹是豆科。 機關内部組織的劃分:科室。財務科。 學術或專業的類别:科目。學科。文科。外科。 古代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後備人員的制度:科舉。科甲。科第。登科。 判定
網絡擴展解釋
“決科”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ué kē,其含義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所演變,但核心與古代科舉考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原義:指通過“射策”考試決定科第等級。射策是漢代的一種考試形式,考生抽取題目作答,考官根據答卷評定等級。
- 引申義:後泛指參加科舉考試,成為科舉制度的代稱。例如唐代柳宗元《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诔》中提到“決科聯中”,即指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
2.曆史背景
- 起源:漢代揚雄《法言·學行》中記載“發策決科”,說明其與古代考試選拔制度密切相關。
- 明代演變:明代稱科考為“決考”,是科舉體系中的關鍵環節,決定考生能否進入更高層級的選拔。
3.用法與例句
- 古代用法:如“發策決科”指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如中的造句“用發策決科的形式招取新員工”)。
- 現代引申:可比喻通過嚴格考核選拔人才,或代指參與競争性考試。
4.注意點
- 部分資料(如)提到“決科”意為“被判定不及格”,但此解釋與主流權威來源(漢典、知網百科等)存在差異,可能為個别語境下的引申理解,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
“決科”主要指參與科舉考試的行為,其核心圍繞古代人才選拔制度展開。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知網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決科
決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決定權、終審權。它的拆分部首為冖和殳,共有14個筆畫。
決科一詞源自《周禮·夏成》:“朝十六時,中決苑科。”在古代,“決苑科”是指決定選種和分科的權力。後來引申為決定權、最終裁決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決科的寫法為「決科」。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和現代不同。決科的古代寫法有「決科」、「決苑科」等變體。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和寫法慢慢演變,最終形成了現代字形。
例句:
1. 法官在庭審期間擁有最終的決科權。
2. 這個*********負責決定新産品的科學研發方向,擁有決科的權威。
其他相關詞語:
組詞:決定、決策、科學、科技
近義詞:決策、裁定、裁決
反義詞:商議、協商、征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