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行前进。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伍子胥 膝进垂泪顿首曰:‘臣, 楚国 之亡虏也。’”参见“ 膝行 ”。
“膝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维度解析:
指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的动作,即“膝行前进”。这一动作常见于古代礼仪或表示极度恭敬的场景,例如臣子拜见君主时的姿态。
该词不仅描述动作,更强调情感层面的谦卑与敬畏。如《吴越春秋》中记载,伍子胥以“膝进垂泪顿首”向吴王表达忠诚,突显其作为逃亡者的卑微与恳切。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历史研究、古典文学分析或成语教学领域。其核心意义仍保留“以身体语言表达极度恭敬”的象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古籍中的用例,可参考《吴越春秋》等文献,或访问沪江在线词典等来源。
本文将介绍"膝进"一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形、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膝进"是一个成语,意指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表示敬意或服从,并且表达出对其尊敬和依赖的情感。
"膝进"由两个部首组成:肉部和辛部。它的拼音是"xī jìn",在现代汉字中,它具有12画。
"膝进"这个成语最初出自《孟子·告子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而又何必草木之?膝其寒者,其生也迫。”形容孟子在严寒的冬天行走时,他的膝盖因为突然寒冷而颤动。后来,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演变成向他人表示敬意和服从。
"膝进"的繁体字形为「膝進」。
在古代汉字中,"膝进"成为「膝躍」或「膝躋」。这种写法强调了膝部的动作。
1. 他膝进地向前跪拜,表达出他的虔诚和敬意。
2. 在古代,年幼的子女们会膝进地行礼向长辈表示敬意。
膝行:膝部行走的方式
膝下有黄金:表示对双亲的尊敬和孝顺
跪拜:行礼时单膝跪下
顶礼膜拜:表示对某人的极大尊敬
翘首以待:表示对某人的期待或仰慕
傲然挺立:昂首挺胸地自豪站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