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拳參的意思、拳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拳參的解釋

多年生蓼科植物,葉尖長,有香氣,根卷曲似拳,可作香料。根莖皆供藥用。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拳參》﹝集解﹞引 蘇頌 曰:“﹝拳參﹞葉如羊蹄,根似海蝦,黑色,土人五月採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拳參是蓼科植物拳參(Polygonum bistorta L.)的幹燥根莖,其名稱與形态、功效密切相關,是傳統中藥中的重要一員。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名稱釋義與來源

  1. 名稱由來

    “拳”指其根莖肥厚盤曲,狀如握拳;“參”則因其藥用價值較高,常被賦予類似人參的尊稱(但非五加科人參屬植物)。該名稱最早記載于《本草圖經》,因其根“紫黑色如參,拳攣而聚”得名 。

    學名:Polygonum bistorta L.(《中國植物志》)。

  2. 植物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根莖粗壯扁圓柱形,常彎曲,表面棕褐色,斷面淺棕紅色。葉片長披針形,基部截形或心形。穗狀花序頂生,花淡紅色或白色(《中華本草》) 。

二、藥用價值與功效

  1. 核心功效

    性味苦、澀,微寒。歸肺、肝、大腸經。主要功效為:

    • 清熱解毒:用于癰腫瘡毒、口舌生瘡(《中藥大辭典》) 。
    • 涼血止血:治療赤痢熱瀉、吐血衄血(《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
    • 鎮驚息風:民間用于驚痫抽搐(《全國中草藥彙編》)。
  2. 現代應用

    含鞣質、沒食子酸等成分,具抗菌、抗炎作用,臨床用于腸炎、肝炎輔助治療(《中華本草》藥理篇) 。

三、相關别名與文化

别稱:紫參(《神農本草經》)、草河車(部分地區混淆用名,需與重樓區分)、刀剪藥(形容其止血功效)。

注意:部分地區将“拳參”與“重樓”(七葉一枝花)混稱,但二者科屬、功效迥異,需嚴格鑒别(《中國藥材學》) 。


權威參考資料:

  1. 《中藥大辭典》(第二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4. 《中國植物志》線上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網絡擴展解釋

“拳參”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植物學與中藥材釋義

  1. 基本特征
    拳參(學名:Polygonum bistorta L.)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90厘米。根莖肥厚扭曲,外皮紫紅色,形似拳頭,故得名。葉片橢圓形至披針形,基部心形或圓形,莖生葉較小。花為穗狀花序,密集頂生。

  2. 分布與生長環境
    主要分布于中國、日本、蒙古等地,生長于海拔800-3000米的山坡草地或山頂草甸。

  3. 藥用價值

    • 性味歸經:味苦、澀,性微寒,歸肺、肝、大腸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主治赤痢熱瀉、肺熱咳嗽、癰腫瘰疬、口舌生瘡、痔瘡出血及蛇蟲咬傷。
    • 現代研究:含黃酮類、皂苷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及抗腫瘤作用。

二、成語釋義

“拳參”在特定語境中為形容詞性成語,讀作quán cān,指“拳頭上因長期勞作或訓練長出繭子”,比喻勤奮刻苦。例如形容體力勞動者或運動員的堅韌付出。


三、名稱與曆史記載


“拳參”主要作為中藥材和植物名稱使用,具重要藥用價值;成語用法較少見,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炮制方法或臨床配伍,可參考《中國藥典》或權威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晃晃闆角北窗高卧砭治博物學家捕系慘舉草戚唱言馳名中外尺蘖沖退初婚蜍兔黨植雕缛訛心方積肥蟲蟻附會穿鑿趕集幹元仡佬語光彩奪目顧覆過場豪彥和敬昏騰煎淚金華牧羊兒今昔酒地花天抗災淋漓蠻花蒙谷暝暗傩戲魄門普度衆生蒲鲸跷蹄蹑腳氣憤親上成親塞包袱奢宕設枑收教受書私試他端太壇探符鐵廠相疇鄉落憲規小觑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