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陽。 南朝 梁 吳均 《送柳吳興竹亭集》詩:“躑躅牛羊下,晦昧 崦嵫 色。王孫猶未歸,且聽西光匿。”
“西光”是一個文學色彩較濃的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西光”指夕陽,即傍晚時分的太陽光。這一解釋源于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的詩作《送柳吳興竹亭集》中的詩句:“躑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王孫猶未歸,且聽西光匿。”。詩中“西光匿”描繪了夕陽西沉、天色漸暗的場景,暗含時光流逝與離别之情。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詩歌賞析中。例如,可用于描述古風場景:“暮色四合,西光漸隱,遠山如黛。”(需注意此為仿古表達,非日常用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吳均的生平或詩句賞析,可參考權威古籍或文學研究資料。
《西光》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太陽在西方升起或西邊的光線。這個詞主要用來形容黃昏或夕陽的美麗景色。
《西光》這個詞的部首是“西”,它屬于漢字中的方塊部首,表示與方位和方向有關的意義。而《西光》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7畫。
《西光》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一緻,沒有太大差異。
在古代漢字中,由于字體的演變和曆史的變遷,漢字的書寫方式也有所不同。然而,《西光》這個詞的寫法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基本保持了現代的形态。
1. 晚霞染紅了天際,西光映照着大地。
2. 那天黃昏時分,我站在山頂,遠遠望去,一片金色的西光照亮了整個山谷。
1. 東風西光:形容風向自東方吹向西方。
2. 西山煙雲:描述西邊山上的煙霧。
夕陽、黃昏、晚霞
東光、早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