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錢的意思、丁錢的詳細解釋
丁錢的解釋
人口稅。亦稱“ 丁口錢 ”。《舊唐書·懿宗紀》:“ 安南 管内被蠻賊驅劫處,本戶兩稅,丁錢等量放二年,候收復後别有指揮。”《資治通鑒·後梁貞明四年》“先是, 吳 有丁口錢” 胡三省 注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今之丁錢,即 漢 世算錢也,以其計口輸錢,故亦名口賦也。” 清 孫枝蔚 《春日園居書懷》詩:“聞道柴門櫻柿下,春來坐吏索丁錢。”參見“ 丁賦 ”。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錢的解釋 錢 (錢) á 貨币:銅錢。金錢。銀錢。錢票。錢币。錢財。錢莊。錢糧。 費用:車錢。買書的錢。 財物:有錢有勢。 圓形像錢的東西:榆錢。荷錢。 中國市制重量單位,一兩的十分之一。 姓。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丁錢”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人口稅,又稱“丁口錢”,主要按成年男子(丁)數量征收。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丁錢是古代政府向百姓征收的人頭稅,以家庭中成年男性(即“丁”)為計稅單位。其名稱在不同時期略有差異,如“丁口錢”“丁賦”等。
二、曆史背景與演變
- 唐代
最早見于《舊唐書·懿宗紀》,記載安南地區因戰亂減免丁錢兩年。
- 宋代
南宋紹興年間出現“免丁錢”,專向僧道群體征收。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将丁錢與漢代“口賦”類比,強調其按人口計稅的特點。
- 清代
地丁錢糧制度中,丁錢與田賦合并征收,但民間仍習慣以錢折算。
三、文學與史料記載
- 陸遊《豐年行》提到“黃紙續放身丁錢”,反映政策調整。
- 清代尤侗《煮粥行》描述百姓被索丁錢的困境,體現賦稅壓力。
四、相關概念
- 丁賦:廣義上與丁錢同義,但可能包含其他丁役折算的稅項。
- 口賦:漢代類似稅種,按人口而非田産征稅。
丁錢是古代社會重要的財政來源,其征收方式與曆史背景緊密相關,常見于唐宋至清代的文獻記錄。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政策,可查閱《舊唐書》《宋史》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錢》這個詞意思:丁錢是指極少量的錢,也可以指微乎其微的財富。
拆分部首和筆畫:《丁錢》的部首是“钅”,拆分為“一”+“钅”;它的總筆畫數為8畫。
來源:《丁錢》一詞的來源比較難确定,但它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使用的時期。
繁體字:《丁錢》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漢字寫作“丁錢”。
例句:他隻有丁錢,無力支付這筆錢。
組詞:丁錢包括了主的意思,可以組成類似的詞語,如丁財、丁金等。
近義詞:微錢、小錢
反義詞:巨款、巨富
希望這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