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傒狗的意思、傒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傒狗的解釋

南北朝 時期,對 江西 九江 、 豫章 一帶人的辱罵之詞。《南史·胡諧之傳》:“ 胡諧 是何傒狗,無厭之求。” 清 李調元 《卍齋瑣錄》卷一:“江右戲詈人曰傒。《南史·胡諧之傳》‘是何傒狗’, 諧之 南昌 人,可證傒同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傒狗”是南北朝時期對江西九江、豫章(今南昌)一帶人的貶稱,帶有明顯的辱罵性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源與含義
    “傒”原指江西地區的方言或口音(如《南史》記載“傒音不正”),後演變為對該地域人群的蔑稱。加上“狗”字強化了貶義,表示輕蔑和侮辱。

  2. 曆史背景
    據《南史·胡諧之傳》記載,南朝齊武帝曾因胡諧之家族“傒音不正”派人教習雅言,可見當時江西口音被視為粗鄙。此詞反映了南北朝時期的地域歧視現象。

  3.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的曆史描述,如清代李調元《卍齋瑣錄》引例:“江右戲詈人曰傒”,說明其作為罵詈語的延續性。

  4. 其他關聯釋義
    “傒”單獨使用時,還有“奴仆”“等待”等中性含義(如“傒奴”“傒望”),但“傒狗”特指貶義用法。

注意:此詞屬于曆史貶稱,現代已不適用,需避免在正式或日常語境中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傒狗

傒狗是一個漢字詞彙,主要意思是指猛犬或兇狠的狗。

拆分部首和筆畫:

傒:上部為大,下部為口,共有13個筆畫。

狗:上部為犬,下部為犬,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傒狗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大雅·傒彼狗矣》這首古代詩歌,該詩歌描述了一隻兇狠的狗引起的恐慌和驚慌。傒狗一詞由此得名。

繁體:

傒狗的繁體字為「傒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傒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基本意義相同。

例句:

1. 我家養了一隻傒狗,看起來兇惡可怕。

2. 當傒狗突然沖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吓了一跳。

組詞:

傒犬(兇猛的狗)

近義詞:

猛犬、兇狠的狗、惡犬

反義詞:

馴犬、溫順的狗、良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