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寡不谷的意思、孤寡不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寡不谷的解釋

孤、寡、不穀,均為古代君主自謙之稱。《老子》:“人之所惡,惟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戰國策·齊策四》:“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之本與,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昔者王侯自稱孤寡不穀。”後用以代稱王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孤寡不谷”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溯源來理解:

一、基本含義

該詞由孤、寡、不谷三部分組成,均為古代君主自謙之稱。據《老子》記載:“人之所惡,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意為人們厭惡“孤、寡、不谷”這類詞彙,但君主卻以此作為謙稱,體現“貴以賤為本”的哲學思想()。

二、具體釋義


  1. 本指“孤兒”,君主用于自稱時表達“德薄勢孤”之意,如《戰國策·齊策四》提到“侯王稱孤寡不谷”以自謙()。

  2. 原指“寡德之人”,引申為君主對自身德行不足的謙辭,如《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強調王公以此自貶()。
  3. 不谷
    即“不善”,《顔氏家訓》解釋為“不善之谷”,象征君主對自身能力的貶抑()。

三、語義演變

四、文獻溯源争議

需注意部分現代解釋存在出處混淆,如稱該詞出自《莊子》,但更高權威的、5、6均明确引用《老子》和《戰國策》,建議以先秦諸子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孤寡不谷

《孤寡不谷》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孤獨貧困,無人照顧,處境艱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孤寡不谷》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孤、寡、谷。

孤的部首是子,總筆畫數為8。

寡的部首是宀,總筆畫數為9。

谷的部首是谷,總筆畫數為7。

來源

《孤寡不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商書》中。在古代社會,人們普遍認為孤寡者無人照料,貧困的人沒有食物可以享用,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繁體

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一樣,都是孤寡不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孤寡不谷成語在字形上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含義相同。

例句

他年邁寡親,生活過着孤寡不谷的生活。

組詞

組詞:
孤苦伶仃
寡不敵衆
不寡不留
谷類豐富

近義詞

近義詞:
孤苦無依
窮困潦倒
孑然一身
孤獨貧困

反義詞

反義詞:
幸福富足
衆寡懸殊
康樂盈門
多人照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