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歲暮。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於是窮陰殺節,急景凋年。涼沙振野,箕風動天。嚴嚴苦霧,皎皎悲泉。冰塞長河,雪滿羣山。”
(2).晚年。 唐 白居易 《雪後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詩:“紫綬相輝應不惡,白鬚同色復如何,悠揚短景凋年急,牢落衰情感事多。” 宋 楊萬裡 《再辭免劄子》:“伏念某才疏用世,景迫凋年。”
“凋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可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歲暮(年末)
指一年将盡的時節,常用來描繪冬季的蕭瑟景象。例如南朝宋鮑照在《舞鶴賦》中寫道:“窮陰殺節,急景凋年”,通過自然凋零的景象隱喻時光流逝的蒼涼感。
晚年(暮年)
形容人的衰老階段,帶有生命衰微的意境。唐代白居易《雪後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中“悠揚短景凋年急”一句,即以“凋年”暗喻晚年時光的緊迫與孤寂。
作為成語時,“凋年”還可比喻事物衰敗、無法恢複生機的狀态,如“凋零的年景”。這種用法常見于文學作品中,通過自然景象映射社會或人生的頹勢。
“凋年”既可指自然時間的年末,也可喻指人生的暮年或事物的衰敗,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其文學色彩濃厚,常見于古典詩詞與抒情散文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