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師的意思、頓師的詳細解釋
頓師的解釋
謂按兵不動。《宋史·張詠傳》:“出知 益州 ,時 李順 構亂, 王繼恩 、 上官正 總兵攻讨,頓師不進。”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師的解釋 師 (師) ī 教人的人:老師。導師。師傅。師生。師徒。師德。良師益友。好(刼 )為人師。 擅長某種技術的人:工程師。醫師。技師。 效法:師法古人。 榜樣:師範。 指由師徒或師生關系産生的:師母。師兄
網絡擴展解釋
“頓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按兵不動,常用于描述軍事行動中的停滞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軍隊在行動中暫時停止前進或采取觀望态度,不主動進攻或推進。這一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尤其與軍事策略相關。
- 單字分解:
- “頓”:此處意為停頓、暫止(如“頓首”“頓足”),引申為軍隊行動的停滞。
- “師”:指軍隊,如“出師”“揮師”。
2.曆史出處與用例
- 典型例證:出自《宋史·張詠傳》,記載北宋時期益州知州張詠面對李順叛亂時,将領王繼恩、上官正“總兵攻讨,頓師不進”,即軍隊停滞不前。
- 使用場景:多用于古代軍事或史書描述,強調因戰略需要、内部矛盾或外部阻力導緻的軍事行動暫停。
3.補充說明
- 近義詞:按兵束甲、屯兵不前(注:搜索結果未明确提及,需結合語境判斷)。
- 現代適用性: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術語的演變,可參考《宋史》相關章節或權威曆史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頓師》?
《頓師》是一個用漢字寫成的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頓師》的第一個漢字"頓",它的部首是頁,總共有20畫;第二個漢字"師",它的部首是巾,總共有10畫。
詞語來源
《頓師》是由古代漢語演變而來的詞語,具有深厚的曆史背景。
繁體
《頓師》的繁體字為「墩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關于《頓師》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目前我無法提供相關信息。
例句
1. 他是一位出色的《頓師》,在教育界有着卓越的成就。
2. 請問你知道在哪兒能找到一位優秀的《頓師》嗎?
組詞
擊頓、待頓、師範、師徒
近義詞
老師、教師、教員、導師
反義詞
學生、徒弟、門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