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遠方的人或物的向往思念之情。 唐 劉禹錫 《望賦》:“發孤照于寸眸,騖遐情乎太空。” 唐 武元衡 《酬談校書長安秋夜對月寄諸故舊》詩:“故園千裡渺遐情,黃葉蕭條白露生。”
(2).高遠的情懷。 清 陳确 《還葬》:“ 東坡 謂:‘ 伏波 願馬革裹屍還葬,猶 劉伶 之忘生不忘形。丈夫即死絶域耳,何須收葬耶!’諒哉斯言!非惟達士之遐情,抑亦聖哲之要論也。”
“遐情”的漢語詞典釋義
“遐情”是一個具有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語境兩個層面解析:
字義拆解:
二者結合,指超脫世俗的悠遠情懷或對遠方、高遠境界的向往之情。
整體釋義:
指超然物外的情懷,多用于形容對自然、隱逸生活或理想境界的深切向往。例如:
“詩人登高望遠,頓生遐情,寄意山水之間。”
情感特征:
蘊含恬淡、空靈、深邃的情感色彩,常見于古典詩文,表達對精神自由的追求。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即暗含“遐情”。
文學用法:
常與“幽思”“逸緻”等詞并用,強化超逸脫俗的意蘊(例:《文心雕龍》中“遐情遠韻,蕭散悠然”)。
權威來源參考:
來源鍊接(注:部分古籍來源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下提供可驗證的權威出版信息):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http://www.hanyudacidian.cn/(搜索“遐情”)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9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1377-0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7125-0
“遐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對遠方人或事物的思念之情
指因離别或距離而産生的深切懷念,常見于古典詩詞。例如唐代劉禹錫《望賦》中“騖遐情乎太空”,以及武元衡詩句“故園千裡渺遐情”,均以“遐情”寄托對遠方故土的眷戀。
高遠超脫的情懷
形容超越世俗的胸襟與精神境界。清代陳确《還葬》中“達士之遐情”,即用此義表達豁達超然的人生态度。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語境,既可描述對親人、故鄉的思念(如“遐情寄明月”),也可指文人雅士的脫俗志趣(如“遐情逸韻”)。需注意該詞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偏向書面表達。
白洑笆芒杯茗之敬不徐不疾超産持盈保泰詞海翠駮東丁翻黃凡子伏方公責鬼幽洪辟槐壤讙兜黃花箋揮揮護月郊燎徼亂膠柱鼓瑟饑棘舊态複萌巨禍浚財君卿唇舌埳室磕膝頭子款曲周至連堤蓮花府流夜汗輪唱曲買帆煤油燈悶捱捱邈然麋臘榠查配墬七地怯耎勤行驅率山西省輋民耍猴素誠邃房天青偉而唯喏卧虎物狀相輔而行小小不然小學而大遺鰕須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