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遐情的意思、遐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遐情的解释

(1).对远方的人或物的向往思念之情。 唐 刘禹锡 《望赋》:“发孤照于寸眸,騖遐情乎太空。” 唐 武元衡 《酬谈校书长安秋夜对月寄诸故旧》诗:“故园千里渺遐情,黄叶萧条白露生。”

(2).高远的情怀。 清 陈确 《还葬》:“ 东坡 谓:‘ 伏波 愿马革裹尸还葬,犹 刘伶 之忘生不忘形。丈夫即死絶域耳,何须收葬耶!’谅哉斯言!非惟达士之遐情,抑亦圣哲之要论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遐情”的汉语词典释义

“遐情”是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和语境两个层面解析:

  1. 字义拆解:

    • “遐”:本义指遥远、悠远(如“遐方”),引申为超脱、高远的心态。
    • “情”:指情感、心境或思绪。

      二者结合,指超脱世俗的悠远情怀或对远方、高远境界的向往之情。

  2. 整体释义:

    指超然物外的情怀,多用于形容对自然、隐逸生活或理想境界的深切向往。例如:

    “诗人登高望远,顿生遐情,寄意山水之间。”

  3. 情感特征:

    蕴含恬淡、空灵、深邃的情感色彩,常见于古典诗文,表达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即暗含“遐情”。

  4. 文学用法:

    常与“幽思”“逸致”等词并用,强化超逸脱俗的意蕴(例:《文心雕龙》中“遐情远韵,萧散悠然”)。


权威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对“遐情”的释义为“悠远的情怀”,强调其超越现实的审美意境 。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指出“遐”引申为“高远超脱”,与“情”组合后特指不慕荣利的淡泊心境 。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解“遐”含“超越凡俗”义,印证“遐情”的精神属性 。
  4. 《辞源》(修订本)以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为例,说明“遐情”与隐逸文化的关联 。

来源链接(注:部分古籍来源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下提供可验证的权威出版信息):

《汉语大词典》网络版:http://www.hanyudacidian.cn/(搜索“遐情”)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9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1377-0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7125-0

网络扩展解释

“遐情”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1. 对远方人或事物的思念之情
    指因离别或距离而产生的深切怀念,常见于古典诗词。例如唐代刘禹锡《望赋》中“騖遐情乎太空”,以及武元衡诗句“故园千里渺遐情”,均以“遐情”寄托对远方故土的眷恋。

  2. 高远超脱的情怀
    形容超越世俗的胸襟与精神境界。清代陈确《还葬》中“达士之遐情”,即用此义表达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使用场景
多用于文学语境,既可描述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如“遐情寄明月”),也可指文人雅士的脱俗志趣(如“遐情逸韵”)。需注意该词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更偏向书面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安济桥安止白善百无聊赖邦翰朝更夕改车阑澄浃车饰赤鼻矶持守抽肠绰的寸利必得代庸当坊防伺刚勇高鲠辜搉鹤望洪波候接荒城蹇躄将作大匠家下积草吭嗓啃青秘谋磨劫木尺姆师皮衣乾策倩代抢白旗亭湫凹凄艳辱照升高神髓拾骨世镜手戏四通五达尿胞苔茸讨呵欠贴截银统军铜坑土坝脱皮儿裹剂万夫不当巫峡仙圣霞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