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逍遙津的意思、逍遙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逍遙津的解釋

在 安徽省 合肥市 東北隅。古為 肥水 上的津渡,今已辟為公園。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施水》:“ 逍遙津 水上舊有梁, 孫權 攻 合肥 也, 張遼 敗之於津北,橋不徹者兩闆, 權 與 甘寧 蹴馬趨津, 谷利 自後著鞭助勢,遂得渡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逍遙津是中國古代曆史地理名詞,指代三國時期的重要軍事渡口,原址位于今安徽省合肥市老城區東北角。該名稱由漢代《說文解字》記載的“逍”“遙”二字引申而來,“逍”意為消解束縛,“遙”指悠遠之境,“津”則為渡口,整體蘊含“自由通達之地”的意象。

據《三國志·魏書》記載,公元215年張遼在此以七千兵力大破孫權十萬大軍,史稱“逍遙津之戰”,該戰役使此地成為冷兵器時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相關典故被收錄于《資治通鑒》及《中國軍事大百科全書》。唐代李吉甫編撰的《元和郡縣圖志》明确标注其方位特征:“南淝水經城北分流,其津渡處即逍遙津”。

現代考證顯示,該地現存清代嘉慶年間重修的飛騎橋遺址,1983年合肥市政府依《廬州府志》記載複建張遼衣冠冢,相關考古成果發表于《文物》期刊2015年第3期。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兼具曆史價值與文學意象的雙重文化地标。

網絡擴展解釋

逍遙津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地理位置

“逍遙津”原為古代淝水(今安徽合肥境内)上的重要津渡,位于合肥市東北隅。其名最早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因三國時期張遼在此大破孫權十萬大軍而聞名,現為合肥市著名公園。


二、曆史事件與軍事意義

  1. 三國戰役
    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張遼以七千兵力在逍遙津大敗孫權十萬大軍,史稱“逍遙津之戰”。此戰不僅成就了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威名,更鞏固了曹魏對江淮地區的控制,促使東吳調整戰略,轉向奪取荊州。

  2. 戰場遺迹
    戰役中孫權倉皇逃竄,飛騎躍過斷橋脫險,這一場景被《三國演義》描述為“張遼威震逍遙津”,成為經典文學片段。


三、名稱演變與景觀變遷


四、文化影響

逍遙津作為京劇傳統劇目《逍遙津》(又名《白逼宮》)的原型,是京劇四大須生高慶奎的代表作之一,在戲曲中演繹漢獻帝與曹操的權力鬥争。


五、現狀與旅遊價值

現為合肥三大名勝之一,兼具曆史紀念與休閑功能,園内保留古戰場遺址、張遼塑像等,入選“合肥十景”。

别人正在浏覽...

阿閣鼻鈕捕勦蠶鹽醇粹從公道兒雕蟲小藝嫡系黩穹杜曲撫背高山流水歸土海洋喉脣灰慘霍亂诘詐鲸潮矜滿盡志酒吧間勼合記想激揚礦層楞閃爖火盧雉馬錢子馬入華山評裁品覈前倨後卑愆懸親近求福禳災三尺青蛇三面手上海交通大學身善沈纡詩牋守門使疏草說大口疏鐘搜剿素體統銷屠何夏采相連仙醞嘯傲風月霞巘歇晚諧優溪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