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drain away the mud and bring in fresh water;cast out the wicked and cherish the virtuous;drive out evil and usher in good;eliminate vice and exalt virtue]∶激濁揚清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2) [excited and indignant;be roused to action;encourage;impel;urge]∶激奮昂揚
激揚的歡呼聲
(3) [urge]∶使激奮昂揚
激揚士氣
(1).激蕩沖濺。《淮南子·墬形訓》:“陰陽相薄為雷,激揚為電。”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涑水》:“ 涑水 自城西注,水流急濬,輕津無緩,故詩人以為激揚之水,言不能流移束薪耳。” 唐 高適 《單父逢鄧司倉覆倉庫因而有贈》詩:“匹馬度 睢水 ,清風何激揚。” 楊朔 《雪浪花》:“我覺得, 老泰山 恰似一朵浪花,跟無數浪花集到一起,形成這個時代的大浪潮,激揚飛濺,早已把舊日的江山變了個樣兒,正在勤勤懇懇塑造着人民的江山。”
(2).激動振奮。《漢書·儒林傳·張山拊》:“近事,大司空 朱邑 ,右扶風 翁歸 德茂夭年, 孝宣皇帝 愍冊厚賜,贊命之臣靡不激揚。” 唐 杜甫 《沉東美除膳部員外郎》詩:“未暇申安慰,含情空激揚。” 冰心 《往事》二:“我的心魂由激揚而甯靜,由快樂而感到莊嚴。”
(3).激勵宣揚。《後漢書·黨锢傳序》:“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聲韻》:“以古之為詩,取其宣道情緻,激揚政化。” 康有為 《公民自治篇》:“加以報舘之終日激揚,大衆之互相鼓勵,日進而愈上。”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四章第三節:“他們中的有些人頗注意修飾自己的品行,激揚聲名,甚至做出許多矯情的事情,以博取察舉、征辟。”
(4).激越昂揚。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五:“無有埋之者,忽然大叫,言:‘人縛軍師!人縛軍師!’聲甚激揚。” 元 劉壎 《隱居通議·古賦一》:“葢其所習以 山谷 為宗,故不惟音節激揚,而風骨義味,足追古作。” 金一 《文學上的美術觀》:“翳彼樂府,風詩之遺,軍歌激揚,廟樂典重。” 丁玲 《阿毛姑娘》:“ 阿毛 覺得那歌聲非常單調,又不激揚,隻是苦于不能說清那自己從歌聲中得到的反感,于是就把腳步放慢了。”
(5).見“ 激濁揚清 ”。
“激揚”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激濁揚清
指清除污濁、發揚正氣,常用于比喻社會或道德層面的淨化與提升。例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激動昂揚
形容情感或精神狀态的高漲,如歡呼聲、演講氛圍等。例:“禮堂裡激揚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激勵振作
表示通過鼓舞使人奮發,如“激揚士氣”。
在姓名學中,“激”本義為水勢受阻後飛濺,引申為強烈、奮發;“揚”指高舉、傳播。組合後寓意積極進取、傳播正能量。
如需更多例句或深入解析,可參考權威詞典(如《辭海》)或文學經典。
激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情感或力量高昂激蕩,充滿激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氵和羊。
它的筆畫數是12畫。
激揚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史記·陳丞相世家》中。它通過形容陳涉時激情澎湃的形象,引申為激動、高亢的情感表達。
在繁體字中,激揚的寫法仍然是「激揚」。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激揚在古代常被寫作「激揚」(水旁、陽旁),如《漢書·楊勝傳》中寫作「激揚」。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激揚這個詞,例如:
1. 激揚青春,奮發向前。
2. 在這音樂的激揚中,我感受到了無盡的力量。
激揚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彙,例如:
1. 激揚鬥志
2. 激揚情緒
激揚的近義詞有:激情、高亢、奔放。
激揚的反義詞有:平淡、低沉、垂頭喪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