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孝順的意思、孝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孝順的解釋

[filial piety] 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

詳細解釋

(1).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國語·楚語上》:“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晉 袁宏 《後漢紀·安帝紀上》:“觀人之道,幼則觀其孝順而好學,長則觀其慈愛而能教。”《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這 張主管 是個本分之人,況又是個孝順的,聽見娘説,便不往鋪裡去。” 老舍 《柳家大院》:“可是,爸爸‘文明’,兒子也自然是要孝順了,打吧!”

(2).指以財物賄賂官吏或尊長等。《水浒傳》第九四回:“﹝ 何才 ﹞與本州庫吏最密,當下探知此事,他便攛掇庫吏,把信賞錢大半孝順州官,其餘侵來入己。”《紅樓夢》第十五回:“我想如今 長安 節度 雲老爺 和府上相好,怎麼求太太和老爺説説,寫一封書子,求 雲老爺 和那守備説一聲,不怕他不依。要是肯行, 張 家那怕傾家孝順,也是情願的。”

(3).指用其他方式讨好人家。《金6*6*梅詞話》第七四回:“ 李桂姐 道:‘三位師父宣了這一回卷,也該我唱個曲兒孝順。’”

(4).指賄賂官吏或尊長的財物。《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大凡做賊的見了做公的,就是老鼠遇了貓兒,見形便伏;做公的見了做賊的,就是仙鶴遇了蛇洞,聞氣即知。所以這兩項人每每私自相通,時常要些孝順,叫做‘打業錢’。”

(5).特指獻給皇帝的貢物。《明史·李邦華傳》:“是時 神宗 好貨,中官有所進奉,名為孝順。疏中刺及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孝順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基本定義

"孝順"一詞最早見于《國語·楚語上》,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德行。現代主要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意志的行為,包含物質贍養與精神關懷的雙重責任。

二、傳統與現代内涵

  1. 傳統觀念
    孔子、孟子強調"孝"但非盲目順從,主張"該順則順,不該順時不能順"。古代也衍生出其他含義,如指代貢品或賄賂行為,但現代已不常用。

  2. 現代理解
    包含三個層面:

    • 物質層面:保障父母基本生活需求,如提供贍養費、醫療照護;
    • 精神層面:通過日常溝通、傾聽與陪伴傳遞情感關懷;
    • 行為層面:尊重父母意願,以耐心溝通代替直接沖突。

三、正确理解的關鍵

四、相關詞彙

通過以上多維度解讀可見,真正的孝順是物質支持與精神關懷的平衡,既需履行責任,也要保持獨立判斷。這一美德至今仍是維系家庭和諧的重要紐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孝順》是一個中文詞彙,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分别是“孝”和“順”。我們先來看看它的部首和筆畫。其中,“孝”的部首是“子”,筆畫是五畫;而“順”的部首是“頁”,筆畫是十一畫。 《孝順》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教育中,“孝”是重要的一課,它強調子女對父母的尊敬和孝順。而“順”則是指遵從、順從。因此,《孝順》的意思就是對父母尊敬順從,恪盡孝道。 在繁體字中,我們可以将《孝順》寫作「孝順」。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關《孝順》的字詞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古代常把“孝”寫作「孝」或「效」,把“順”寫作「順」。不過這兩個漢字一直以來都有特定的用法,沒有恰當的替代字可以代替。 下面給出一些與《孝順》相關的例句: 1. 他始終孝順他的父母,從不讓他們操勞。 2. 在傳統文化中,孝順被視為美德的體現。 3. 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當代代傳承。 除了《孝順》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如“孝敬”、“孝子”、“順從”等。這些詞語都強調對長輩的尊重和順從。 近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孝敬”、“孝恭”等詞語來表達與《孝順》類似的意思。 反義詞方面,與《孝順》相對的詞語可以是“不孝”或“逆順”。這些詞語表示對父母不尊敬或行為不合規範。 總結來說,《孝順》是指對父母尊敬、恪守孝道的表現。這個詞語的形成來源于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價值觀和美德,代表着子女應尊敬父母、順從父母的教誨。通過孝順的言行,我們可以體現出對家庭、社會和傳統文化的尊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