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住樓房。《史記·孝武本紀》:“今陛下可為觀,如 緱氏城 ,置脯棗,神人宜可緻。且僊人好樓居。” 宋 朱熹 《和戴主簿韻》:“平生本自好樓居,況接高人永晝餘。”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沉惟敬》:“俗好樓居,至十餘層,而又不善陶埴,即王居亦以茅覆,故易敗,亦易成。”
(2).指樓房。 唐 鄭愔 《奉和幸上官昭容院獻詩》之一:“地軸樓居遠,天台闕路賒。” 明 唐順之 《咨總督都禦史胡》:“ 廟灣 之巢,墻厚如堅城,樓居平屋,延袤三裡;深房曲巷,險如設阱。”
“樓居”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住樓房的行為
指居住在樓房中的狀态或生活方式。例如《史記·孝武本紀》提到“僊人好樓居”,暗示仙人偏愛居住在高處。宋代朱熹的詩句“平生本自好樓居”也印證了這種居住偏好。
代指樓房本身
明代文獻《咨總督都禦史胡》中描述“樓居平屋,延袤三裡”,此處“樓居”直接指代樓房建築。
“樓居”既指居住行為,也指建築實體,且承載了古代文人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其用法從漢代延續至明清,兼具實用與象征意義。
樓居(lóu jū)是一個漢字詞語,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個主要的意思:
樓居的拆分部首是“⺼”(肉)和“屍”(屍體),分别位于左右兩邊。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樓居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婁”和“居”。原始的婁字用來指代高大的建築物,後來與“居”組合,形成了“樓居”的意思。在繁體字中,樓居的寫法為“樓居”。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樓居的表現形式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樓居的古體寫法為“樓居”,其中的“樓”字在上部有額外的幾筆裝飾。
1. 他在這座樓居住了十年。
2. 這個小鎮上的樓居大多都是高層建築。
組詞:樓梯、樓房、樓頂、樓台、樓宇。
近義詞:住宅、建築、房屋、寓所。
反義詞:地面、戶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