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的意思、德黑蘭的詳細解釋
德黑蘭的解釋
伊朗首都。西亞最大城市。人口約1000萬(1992年)。海拔844米。古代“絲綢之路”來往要沖。制造業産值約占全國一半,有紡織、煉油、汽配、軍6*火等工業。地毯、絲織、刺繡等手工業發達。有西亞最大的國際機場。多清真寺。有德黑蘭大學、阿裡亞梅爾體育中心。
詞語分解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恩惠:德施。德澤(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姓。 怨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德黑蘭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德黑蘭(Déhēilán)
一、基本釋義
名詞
- 地理實體:指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首都,是該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詞源構成:漢語音譯詞,源于波斯語“تهران”(Tehrān),意為“暖坡”或“山腳暖地”,反映其位于厄爾布爾士山脈南麓的地理特征。
二、權威解釋與背景
- 城市地位:德黑蘭是伊朗最大城市,自18世紀末成為首都,現為西亞重要國際都市。
- 地理特征:坐落于北緯35°、東經51°,平均海拔約1,200米,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
- 文化意義:波斯文明與現代性交融的代表,擁有戈勒斯坦宮等世界文化遺産。
三、參考資料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德黑蘭”作為伊朗首都的釋義(商務印書館,2016)。
- 《辭海》(第七版):詳述德黑蘭的曆史沿革與地理定位(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伊朗詞條中關于德黑蘭的行政區劃與城市功能說明(《世界地理百科全書》,2018)。
(注:因詞典類釋義通常無直接網絡鍊接,此處引用權威紙質工具書作為學術依據,符合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德黑蘭”一詞的解釋需從地理、曆史、文化等多角度綜合闡述,具體如下:
一、基本概況
- 城市定位
德黑蘭是伊朗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西亞地區重要都市,人口約1400萬(2023年數據),面積1300平方公裡。
- 地理特征
位于伊朗高原北緣,海拔1200-1800米,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幹燥,冬季寒冷。
- 經濟地位
制造業産值占全國一半,涵蓋紡織、煉油、軍火等産業,手工業(如地毯、刺繡)發達,擁有西亞最大國際機場。
二、曆史沿革
- 早期發展:公元前3000年已為貿易中心,薩珊王朝(公元224-642年)時期初具規模,13世紀因蒙古入侵成為主要聚居地。
- 定都曆程:1796年卡紮爾王朝遷都至此,1943年《德黑蘭宣言》籤署使其國際知名度提升。
- 現代化進程:20世紀70年代因石油經濟騰飛,城市快速擴張,形成新舊城區分界(如革命大街)。
三、文化特色
- 曆史遺迹:古列斯坦宮(世界遺産)、德黑蘭大巴紮(中東最大傳統市場)等體現波斯與伊斯蘭文化交融。
- 建築風格:融合傳統“宇宙象征主義”與現代化設計,如自由塔、格雷斯坦王宮等。
- 語言與民族:98%人口使用波斯語(德黑蘭方言),居民以波斯人為主。
四、其他釋義
網絡語境中,“德黑蘭”偶被引申為成語,形容“表裡不一”,即表面光明但隱藏陰暗面。此用法非傳統詞義,多見于非權威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德黑蘭的旅遊或曆史細節,可參考、5、6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邊角料賓仆扯拽璀瑳搭車等視颠掉掉包彫绮煩氣泛灧法效傅延年改玉改行貫頭錢國律韓柳歐蘇函冒鴻爽洄沿回陽甲令簡單降誕日監市履狶借紫酒提鞠問空竅狂逆枯藤杖辣生生涼瓦瓦療狂零餘鹵缸麥稈茂着苗稼明筍平金奇澀豈徒确據讓座三觀十二筒市肆霜瓦水網秫稭穗頭隨坐肅戒宿食透脫吾輩霧隱向晦下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