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米的意思、丁米的詳細解釋
丁米的解釋
按人口繳納的稅米。《宋史·高宗紀四》:“己酉,詔 湖南 丁米三分之二均取於民田,其一取之丁口。”《文獻通考·戶口二》:“ 道州 丁米,每歲猶為二千石,人甚苦之。”
詞語分解
- 丁的解釋 丁 ī 天幹的第四位,用于作順序第四的代稱:丁是丁,卯是卯。 成年男子。 人口。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園丁。 丁 ē 〔丁丁〕象聲詞,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的聲音。 筆畫數:; 部首:一; 筆順編號:
- 米的解釋 米 ǐ 谷類或其他植物的子實去了皮的名稱:小米。大米。稻米。米珠薪桂(米像珍珠;柴像桂木,形容物價昂貴,生活困難)。 國際長度單位(舊稱“公尺”“米突”),一米等于三市尺。 姓。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丁米”是一個曆史詞彙,主要含義與古代賦稅制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丁米指按人口征收的稅米,屬于中國古代賦稅形式之一。其特點是将稅收與家庭人口數量直接挂鈎。
-
曆史背景
宋代文獻記載較多,如:
- 《宋史·高宗紀四》記載湖南地區将稅米三分之二按田畝征收,三分之一按丁口(人口)征收
- 《文獻通考》提到道州(今湖南道縣)每年征收丁米達二千石,百姓負擔沉重
-
實施特點
屬于"丁稅"範疇,與土地稅并行。這種稅收方式在人口稠密但土地資源不均的地區實施,常引發社會矛盾。
-
文學引用
近現代詩詞中也有使用,如張瑞玑詩句"丁米甲鹽生計疏",反映其對百姓生活的影響。
注:部分網頁提及該詞作為人名的寓意(如"逢吉丁辰""八米盧郎"),但這是現代取名衍生的文化含義,非原始詞義。核心含義仍以曆史賦稅制度為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丁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小丁"或者"小米"。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丁字的部首是一橫,表示“丁”是一個獨立的字;
- 丁字的筆畫數為2。
來源:
丁米是一個口語化的詞語,源于廣東話。廣東話中,“丁”通常表示小的或者是沒有價值的,而“米”則表示一種食物,即“米飯”。因此,“丁米”就是指小碗米飯,用以形容少量的飯菜。
繁體:
在繁體中,丁米的寫法和簡體一樣為"丁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丁字的形狀和現代相似,但由于書寫風格的變化,可能在結構和筆畫上有微小差異。米字在古代表達方式較為一緻。
例句:
1. 今天我隻吃了一碗丁米,不是很飽。
2. 這家餐館的丁米特别好吃,推薦你去嘗試。
組詞:
丁米飯、丁米粥、丁米粉、丁米糕等。
近義詞:
小米飯、小碗飯。
反義詞:
大米飯、大碗飯。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需了解更多,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