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删潤的意思、删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删潤的解釋

删改潤色。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二月》“左副元帥 宗維 令其禮部侍郎 劉思 易禦服”自注:“此得其實,但誤以兩事為一日耳。今略删潤,令不牴牾。” 金 王若虛 《諸史辨惑》:“ 班固 《漢書》删潤 遷 《史》,往往勝之,然亦有反不及者。” 清 章學誠 《跋湖北通志檢存稿》:“或至如學童課業,大費點化删潤,免過為幸,安敢望有拔出於平日之文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删潤”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ān rùn,其核心含義為删改潤色,指對文字内容進行修改、調整和優化,使其更準确或更具文采。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删改與潤色結合
    指在修改文章時,既删除冗餘或不當内容,又對保留部分進行語言修飾,使整體表達更精煉流暢。

  2. 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用于描述史書編纂時對原始材料的調整,如“今略删潤,令不牴牾”(避免矛盾)。


二、典型用例

  1. 史書編纂
    如班固《漢書》對司馬遷《史記》的修訂,既有删減又有潤色,部分内容被認為“勝之”,但也有“反不及者”(金代王若虛評語)。

  2. 公文與文學創作
    清代章學誠在《跋湖北通志檢存稿》中提到,對文稿需“大費點化删潤”,強調修改的重要性。近代小說《文明小史》中也有“拟稿後請人删潤”的情節。


三、應用場景


四、總結

“删潤”強調修改的雙重性:既需删繁就簡,又需潤飾提升。其應用貫穿于曆史文獻、文學創作及日常寫作,是漢語中體現文字加工過程的經典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删潤的意思

删潤這個詞是指修訂或删除文稿中的錯字、病句、冗餘内容等,以提高文筆的優雅和準确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删潤的拆分為“刂”和“水”,其中“刂”是刀的意思,表示劍法等,而“水”則表示水流。共有9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删潤一詞的來源比較常說是源自《左傳》,其中“潤”是指校正文字中筆劃變形不正确的處理方式。如今,“删潤”這個詞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成為了修正文稿的代名詞。

删潤的繁體字為「刪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多次演變。關于删潤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并沒有特别固定的規定,而是隨着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調整。但是,通常“删潤”這個詞的寫法仍然是用“删”字作諧音用法,來代替古代“删除”的意思。

例句

1. 在編輯過程中,我們需要删潤文章中的一些冗餘内容。

2. 這篇短文經過删潤之後,讀起來更加流暢。

相關詞語

1. 删減:意思是縮減、删除一部分内容。

2. 整理:指對文稿進行分類、整合、編輯。

總之,删潤一詞在文稿編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過去除錯字、病句和冗餘内容,可以使作品更加準确精煉,提高閱讀體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