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上樹。《管子·地員》:“凡聽角如雉登木以鳴,音疾以清。” 漢 張衡 《思玄賦》:“魚矜鱗而并淩兮,鳥登木而失條。” 宋 蘇轼 《聽賢師琴》詩:“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
(2).敲打棺木。《禮記·檀弓下》:“ 孔子 之故人曰 原壤 ,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 原壤 登木曰:‘久矣,予之不託於音也。’” 鄭玄 注:“木,椁材也。託,寄也。謂叩木以作音。”
(3).指登上棺木。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樂仲》:“﹝ 瓊華 ﹞遂命工治雙槥……﹝命子及婦曰:﹞‘我本 ** ,偶涉凡念,遂謫人間三十餘年,今限已滿。’遂登木自入。”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登木漢語 快速查詢。
"登木"一詞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古雅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個層面的釋義:
指人攀爬至樹木之上的行為。此義項源于"登"(由低處向高處行進)與"木"(樹木)的本義組合。
特指一種用于拘束罪犯頸、手部位的木質刑具,屬桎梏類器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多見于研究古代文獻、法制史或訓诂學時涉及。日常表達"爬樹"一般不再使用"登木"。其作為刑具的含義更是專屬于曆史語境。
“登木”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上樹
指攀爬樹木的動作。例如《管子·地員》提到“雉登木以鳴”,描述鳥類的鳴叫行為。蘇轼《聽賢師琴》中“牛鳴盎中雉登木”也借鳥鳴比喻音律。
敲打棺木
古代喪葬習俗中的動作,如《禮記·檀弓下》記載孔子故人原壤在母親喪禮時“登木”(叩擊棺木)以寄托哀思。
登上棺木
引申為進入棺木的委婉說法。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樂仲》中描述瓊華“登木自入”,即指臨終入棺。
寶曆便美賓詞比物連類玻罩差科唱呼充熾綢缪帷幄垂迹純仁凋換低弱獨宿婦氏告獵公據寒春號笛橫落洪福畫絕昏墨活賣夥種夾徑佳木翦綴緝林林謹人銡鉗舊情郡庭匡世老仙長略寝羅紙緑葡萄賣貴慢來昴降沒頭鬼密制木琴傩神疋段綪茷悭澀傾狡沙濾池上竅十二子矢棋獸爐厮夠宋之的涕泗交流同裡讬分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