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小闆。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戲劇》:“歌者祇用一小拍闆,或以扇子代之。”
“小拍闆”是一個源自古代戲曲文化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含義為“小型拍闆”,即古代戲曲表演中的打擊樂器。其形制小巧,由木片制成,聲音較傳統拍闆更輕薄,常用于伴奏或調節節奏。
明代顧起元在《客座贅語·戲劇》中記載:“歌者祇用一小拍闆,或以扇子代之”,說明小拍闆是戲曲表演中的常用道具,且可被扇子等替代,表明其功能以輔助為主。
在語言使用中,該詞常被比喻為“作用微弱的事物或人”。例如:
傳統戲曲中,拍闆(檀闆)多由三塊木闆組成,而“小拍闆”可能指簡化版或尺寸更小的形制,與“響闆”“鼓闆”等同屬節奏樂器,但音色更清脆。
如需進一步了解戲曲樂器的分類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客座贅語》等古籍文獻。
《小拍闆》是一個成語,意指訓斥、批評他人。形容以嚴厲的言辭來教訓某人,使其受到懲罰,以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
《小拍闆》的拆分部首為手部,筆畫為11畫。
《小拍闆》一詞最早見于《西遊記》第一回:“老僧站起身來,掮着個小拍闆一叩,說:‘阿彌陀佛!’”這裡是指道教的威儀器物逐漸模糊,成為普通人處置事務或責備他人的用品。
《小拍闆》的繁體字為「小拍闆」。
古代漢字寫法中的《小拍闆》為「小拍闆」。
他在會議上給大家一頓《小拍闆》,使得大家反思自己的錯誤。
相關的組詞有:大拍闆、小拍子、拍闆、拍子。
近義詞有:嚴厲批評、尖銳斥責、狠狠教訓。
反義詞有:誇獎、稱贊、鼓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