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阙月的意思、阙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阙月的解釋

不圓的月。 唐 杜甫 《宿鑿石浦》詩:“闕月殊未兮,青燈死分翳。” 仇兆鳌 注:“初三之月,為哉生明。闕未生,必初二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阙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阙月指不圓的月亮,特指農曆月初或月末的殘月。該詞由“阙”(通“缺”,意為不完整)與“月”組合而成,字面即“殘缺的月亮”。

二、字義分解

  1. 阙(quē):
    • 本義為“缺失、不完整”,如“衮職有阙”(出自《詩經》)。
    • 另讀作“què”,指古代宮門兩側的瞭望樓,如“宮阙”。
  2. 月:指月亮,或與月亮相關的意象。

三、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杜甫的詩作《宿鑿石浦》:“阙月殊未兮,青燈死分翳。”仇兆鳌在注釋中解釋:“初三之月為哉生明,阙未生,必初二也。”,說明詩中描繪的是農曆初二的月相。

四、相關詩句

後人常以“阙月”表達孤寂或未圓滿的意境,例如柳宗元與蘇轼的詩句中曾化用此意象。

五、總結

“阙月”既是對自然現象的客觀描述,也承載了文學中的情感寄托,常見于古典詩詞。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宿鑿石浦》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阙月

阙月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阙”和“月”兩個字組成。

阙的部首是阝(阜),筆畫數為10。阙字的意思是殿門,也指樓閣的門。它的古代寫法是“闕”。

月的部首是⺝(月字旁),筆畫數為4。月字表示月亮。在古代漢字中,月的寫法有很多種,如“肉”、“艮”、“阝”等。

阙月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特别,是源自古代文學作品《孟姜女哭長城》。在這個故事中,主人公孟姜女嫁給了一個遠離家鄉的丈夫,但很快她的丈夫就去世了。孟姜女悲痛欲絕,無法忍受丈夫的離去,她來到長城上哭泣,願望能夠傳達給丈夫。她的眼淚灑滿了長城,形成了阙月。這個詞在之後的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用來表達深深的思念和悲傷。

在繁體字中,阙字的寫法是“闕”,而月字的寫法是“⺆”。阙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闋月」。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阙字的寫法是“闕”。月字的寫法有“肉”、“艮”等多種形式。阙和月在古代通常被寫作“闕月”。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對逝去的親人懷着阙月之情,心痛不已。”

與阙月相關的詞語有阙人、月下阙等。與阙月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寂寞、憂傷、思念等。與阙月意義相反的詞語有歡樂、開心、幸福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