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殉葬的器物。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儉約》:“閭閻之内或侈靡而傷風,以厚葬為奉終,以高墳為行孝,遂使衣衾棺槨,極雕刻之華,靈輀冥器,窮金玉之飾。”
(2).多指焚化給死者的紙做的器物。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五:“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之以紙為之,謂之冥器。”《金6*瓶6*梅詞話》第六回:“且説 王婆 拿銀子來買棺材冥器。” 巴金 《談自己的創作·談<憩園>》:“但有人在門口燒紙錢、冥器,看起來教人不愉快。”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冥器漢語 快速查詢。
冥器,又稱“明器”,是古代喪葬文化中用于隨葬的器物,其定義和形式隨曆史演變而發展。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冥器指專為死者制作的陪葬物品,最初以實用器物為主,後逐漸演變為象征性替代品。根據《禮記》記載,夏朝已出現明器,體現“示民無知”的喪葬觀念,即認為死者無法感知實物。
冥器反映了古代生死觀與社會等級制度,如唐代《貞觀政要》批評厚葬之風“窮金玉之飾”。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中元節售賣冥器的民俗,說明其融入日常生活。
提示:現代語境中,“冥器”多指紙制祭品,而考古術語中“明器”更強調非實用陪葬品。二者在文獻中常混用,但存在細微差異。
《冥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指的是用于祭祀時供奉神靈的器物。它既可以是真實存在的物品,也可以是象征性的虛構物。冥器在宗教儀式和傳統習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視為對神靈的敬意和供養。
《冥器》的第一個字為冖,它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遮蓋、保護的意思。第二個字為吉,它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吉祥的意思。整個詞語共有8個筆畫。
《冥器》一詞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宗教信仰和傳統祭祀文化。祭祀是古代人們與神靈交流和祈禱的重要方式,而冥器則被用來供奉神靈,以示對神靈的敬意和虔誠。這一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被尊重和傳承,并延續至今。
《冥器》一詞的繁體字為「冥器」,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冥器」一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和意義并無太大差異。
1. 在這座古廟中,供奉着許多精美的冥器。
2. 他們用冥器來祭拜祖先。
3. 在傳統節日裡,人們會擺放冥器以祈求好運和豐收。
- 冥冥之中:形容事物的發展或命運超出人們的掌控。
- 冥冥之中有一絲曙光:表示即使在困境中也有一線希望。
- 冥冥之中做決定:指在深思熟慮之後做出重要決策。
祭器、神器
凡器、俗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