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蹶跌的意思、蹶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蹶跌的解釋

跌倒。比喻挫敗。《朱子語類》卷一三五:“ 東漢 外戚……養箇女子便頓放在宮中,十餘年後便窮極富貴。到得有些蹶跌,便闔族誅滅無遺類。”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下:“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來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樣子出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蹶跌

釋義:

指跌倒、摔倒,引申為遭受挫折或失敗。


詳細解析

  1. 字義分解

    • 蹶:本義為倒地、跌倒(《說文解字》:僵也),後引申為挫折、失利。
    • 跌:失足摔倒(《玉篇》:仆也),強調動作的突然性與失控感。

      二字疊加,強化“因意外失足而倒下”的意象,後擴展至抽象領域的失利。

  2. 古籍用例

    • 《淮南子·人間訓》:“人莫蹶于山,而蹶于垤。”

      (注:強調微小疏忽易緻重大失誤。)

    • 《鹽鐵論·周秦》:“民陷于網,從而獵之,則蹶跌而斷其趾。”

      (注:喻指陷入困境後的嚴重後果。)

  3. 近義詞辨析

    • 跌倒:僅表具體摔倒動作(如:路面結冰易跌倒)。
    • 挫敗:側重計劃或行動受挫(如:戰術挫敗)。

      蹶跌兼具具象與抽象雙重含義,更具文學性。


權威參考

延伸:

成語“一蹶不振”源于此,喻指一次失敗後難以恢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一蹶不振,三軍失利”)。

網絡擴展解釋

“蹶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詞源與結構
    該詞為并列結構,通過動作的疊加強化“跌倒”的意象。古漢語中,“蹶”多指突發性的跌倒,如《呂氏春秋》中“蹶而刺之”;“跌”則強調身體失控的狀态,組合後更顯動作的劇烈性。

  2. 曆史用例

    • 朱熹《朱子語類》以東漢外戚為例,說明權勢家族一旦“蹶跌”,可能導緻“阖族誅滅”的嚴重後果。
    • 王守仁《傳習錄》中,用“蹶跌”比喻人生挫折,強調“遭一蹶跌,起來便走”的積極态度。

三、用法舉例

四、相關成語

與“蹶跌”相關的詞彙包括:

五、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探究其古籍用例或演變脈絡,可參考《朱子語類》《傳習錄》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鹌鹑骨饳兒阿夷百思不得其解半波長命鎖丑角等而下之砥奬第一把手敦慤返攻撫今追昔觀音土歸落含紅闳大不經胡餅混說白道昏子火刀價款賤更劫打集讓糾葛雷奔雲谲廉孝俚歌李默然隆世衖堂路次麥糕芒針面紅面緑娩媚劘習甯了藕合攀升劈腰撲浣竊庇青樓楚館欺诒取巧圖便屈招人瑞僧閣哨兵牲醪生獰實錄髫齓外江問諸水濱相酬相墓下稍息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