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引庫的意思、鈔引庫的詳細解釋
鈔引庫的解釋
印造和儲藏鈔引和交鈔的處所。《金史·食貨志三》:“初, 貞元 間既行鈔引法,遂設印造鈔引庫及交鈔庫,皆設使、副、判各一員,都監二員。”
詞語分解
- 鈔的解釋 鈔 (鈔) ā 同“抄”。 紙币:鈔票。現鈔。兌換外鈔。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鈔引庫”是中國古代(尤其是金代)的金融管理機構,主要用于印造和儲藏“鈔引”及“交鈔”等貨币憑證。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鈔引庫是印造和儲藏鈔引、交鈔的官方機構。其中:
- “鈔引”:指代一種可兌換商品(如鹽、茶等)或金屬貨币的憑證,類似現代的有價證券。
- “交鈔”:金代發行的紙币,是中國曆史上較早的紙币形式之一。
2.曆史背景
金代在貞元年間(1153-1156年)推行“鈔引法”後,正式設立鈔引庫與交鈔庫。這一制度通過發行紙币和兌換憑證,緩解了金屬貨币流通不足的問題,同時加強政府對經濟的管控。
3.組織結構
根據《金史·食貨志三》記載,鈔引庫設有以下官職:
- 使:主管官員;
- 副:副職;
- 判:負責文書處理;
- 都監:監督執行。
4.功能與意義
- 經濟調控:通過發行紙币和兌換憑證,調節市場貨币流通量。
- 財政管理:集中管理重要物資(如鹽、茶)的專營權,增加政府收入。
- 曆史影響:為元代“交子”等紙币制度提供了參考(“鈔”字本身即指紙币或憑證)。
5.補充說明
“鈔”在漢字中本義為紙币或謄寫(如“鈔票”“抄寫”),後衍生為金融憑證的統稱。這一詞彙的演變反映了古代貨币制度的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鈔引庫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鈔引庫是一個漢語詞語,指存放紙币和金庫的地方。鈔引,即指紙币的存放和管理;庫,指倉庫或庫房。
拆分部首和筆畫:鈔引庫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钅(金)和龍(長)。钅表示與金屬相關,龍表示與倉庫或房屋相關。鈔引庫的筆畫數為19。
來源:鈔引庫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明了。其中,“鈔引”表示存放和管理紙币的動作,而“庫”表示倉庫或庫房。所以,“鈔引庫”即為存放紙币的地方。
繁體:鈔引庫(庫以繁體字形式書寫)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鈔引庫”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差别。
例句:請将鈔引庫中的紙币整理好,方便日後的使用和管理。
組詞:鈔箱、金庫、存錢、鈔票
近義詞:金庫、財庫、保險庫
反義詞:錢币流通、現金交易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