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搒的意思、棰搒的詳細解釋
棰搒的解釋
鞭打。《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上》:“ 閤羅鳳 重其( 鄭回 )惇儒,號‘蠻利’,俾教子弟,得箠搒,故國中無不憚。”
詞語分解
- 棰的解釋 棰 í 短木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用棍子打,杖刑:“笞棰暴國,齊一天下”。 鞭子,鞭打:“士以馬棰擊亭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搒的解釋 搒 à 搖橹使船往前進,劃船。 搒 é 用棍棒或竹闆打:“搒訊數百,卒無異辭”。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棰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uí bēnɡ(根據的标注,但“搒”在其他詞典中多讀作péng 或bàng,可能存在拼音标注誤差)。其核心含義為“鞭打”,屬于古代漢語中描述擊打、責罰行為的詞彙。
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
- 棰:原指短木棍,引申為用棍棒擊打。
- 搒:同“榜”,本義為劃船用的槳,後也指用棍棒或竹闆擊打(如“搒笞”)。
-
詞義延伸:
二字組合後,通常表示用棍棒等工具實施責罰的動作,常見于古籍中對刑罰或體罰的描述,帶有強制懲戒的意味。
-
用法舉例:
如古代文獻中可能出現的句子:“官吏以棰搒之刑訓誡囚犯”,即用棍棒責打犯人。
注意事項: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屬于生僻詞彙,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學作品中。
- 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确認具體用法及例句。
如需更詳細的語境分析,可提供具體出處或例句,以便進一步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棰搒(cuī b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用棰子打人”。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方,共有9個筆畫構成。棰搒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罰方式,棰子是一種類似于鞭子的刑具,用來對犯人進行體罰。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棰搒一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如下:
繁體字:槌棒
以下是該詞的例句:
他因為犯了錯誤而被棰搒。
與棰搒相關的詞語有:棰責、棰戮、棰刑等。
與棰搒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寬恕、原諒、寬宥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