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子結婚時的披紅。一說為長裙。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不圖你甚白璧黃金,隻要你滿頭花,拖地錦。” 王季思 注:“拖地錦,實女子結婚時之披紅也。” 元 喬吉 《兩世姻緣》第四折:“拖地錦是鳳尾旗,撞門羊是虎頭牌。”
“拖地錦”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婚禮服飾
指女子結婚時穿戴的披紅或長裙,象征喜慶與華貴。例如元曲《西廂記》中提到“滿頭花,拖地錦”,即描繪新娘盛裝場景。
成語引申義
作為成語時,形容事物富麗堂皇、華美絕倫,如“地面上拖着錦繡”般絢麗。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西廂記》《兩世姻緣》等元曲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來源2、7、8)。
《拖地錦》是指地上的錦緞,因為它質地柔軟而且容易拖地,所以被稱為拖地錦。
《拖地錦》的部首是糸(纟),總共有10畫。
《拖地錦》一詞的來源并不确切,但據說最早以拖地巾或錦巾之名出現在古代婦女佩戴的服飾中。
繁體字為「拖地錦」。
在古時候,「拖地錦」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以相同的意思來表達。
1. 新娘身穿一件華麗的拖地錦婚紗,美麗動人。
2. 這幅拖地錦畫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3. 媽媽用拖地錦布擦拭地闆,讓整個屋子煥然一新。
1. 組詞:拖地、錦緞、巾帕。
2. 近義詞:拖地絲綢、拖地紋綢。
3. 反義詞:拖地布、拖地毛織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