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ss than half] 少于一半
謂少于一半。 宋 楊萬裡 《過長峰徑遇雨遣悶十絕句》之七:“ 猿藤 、 陂子 枉驚籲,未抵 長峯 小半途。” 清 唐甄 《潛書·食難》:“鬻田之金,子懷大半,以寄食于 王氏 之壻;我懷小半,遊諸名山,寄食于僧舍。”
“小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數學定義和日常用法兩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根據黃金分割比例,若将整體分為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與全長的比例等于另一部分與該部分的比例,則較小的部分稱為“小半”。其數學表達式為: $$ frac{3-sqrt{5}}{2} approx 0.382 $$ 即小半約占整體的38.2%。
基本含義
指“少于一半的部分”,常用于描述數量、時間、體積等。例如:“西瓜吃了一大半,剩下小半實在吃不下了”。
模糊範圍
雖未達一半,但接近黃金分割比例(約0.382)。例如:“小半途”“小半球員受傷”。
文學與曆史用例
宋代楊萬裡詩句“未抵長峯小半途”及清代唐甄《潛書》中均有使用,體現其曆史淵源。
如需進一步了解黃金分割的數學推導或例句,可參考等來源。
《小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數量不多,約等于一半。它形容數量、程度、時間等方面的事物不足一半。
《小半》的拆分部首是小,筆畫為3;半的拆分部首是卩,筆畫為2。
《小半》最早出現在《荀子·王霸篇》中,用來形容人民眼中持正之人不足一半。
《小半》的繁體形式為「小半」。
在古時候,「小半」的寫法與現代一緻,沒有特殊的變化。
1. 他隻吃了飯菜的小半,就離開了餐桌。
2. 昨晚她隻睡了一個小時的小半,就被電話吵醒了。
小半天、小半晌、小半個、拈花惹草、把持不定
半數、一半
大半、整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