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躡影 ”。1.追蹑日影。比喻極其迅速。《文選·曹植<七啟>》:“忽躡景而輕騖,逸奔驥而超遺風。” 李善 注:“景,日景也。躡之言疾也。”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風馳電逝,躡景追飛。”《梁書·王僧孺傳》:“未有躡影追風,奔驟之若此者也。” 清 徐書受 《新嶺》詩:“躡景有羽翰,蒼蒼暮凝紫。”
(2).追隨;效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6*解一·支遁》:“追蹤 馬鳴 ,躡影 龍樹 。義應法本,不違實相。”
(3).良馬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 秦始皇 有七名馬:追風、白兔、躡景、犇電、飛翮、銅爵、神鳧。” 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浄]俱已完備了,且是好馬。[末]怎見得好馬?有多少名色?[浄]隻見赤電超光越影,奔雷躡景踰輝。”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蹑景漢語 快速查詢。
“蹑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iè yǐng(注音:ㄋㄧㄝˋ ㄧㄥˇ),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比喻極其迅速
源自“追蹑日影”的意象,形容速度快如追趕光影。例如:
追隨、效法
引申為對前人的學習與仿效。例如:
良馬名
古代名馬之一,秦始皇七大名馬包括“蹑景”(見晉·崔豹《古今注》)。
“蹑景”兼具動态意象(速度)、行為引申(效法)及實物指代(名馬),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文選》《高僧傳》等文獻來源。
《蹑景》是一個成語,意為悄悄地跟隨并欣賞景物。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人們默默地觀賞或追隨美景的情景。
《蹑景》的拆分部首是走字旁。它的總筆畫數是15畫。
《蹑景》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杜牧的《秋夕》詩中:“蹑成青雲思别離,憶賞錯落梅花枝。雖想平生非素意,聊因佳句動情詞。”這裡的“蹑景”表示默默地欣賞景物。
在繁體字中,蹑景的寫法是「躡景」。
在古代,蹑景這個詞的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曹植的《賦得古原草送别》中寫作“涉彼蹑景兮,不媚于世。”這裡的“蹑”字寫作“涉彼踅景兮”,但意思相同。
1. 他一個人蹑景而行,享受着這片甯靜美麗的風景。
2. 每當黃昏時分,她喜歡蹑景而去,遠離城市的喧嚣。
蹑景無痕、蹑景尋芳、蹑景以待、蹑景追影。
追隨景物、默默欣賞、悄然追賞。
大聲賞析、張揚觀賞、喧嚣欣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