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古祭禮中主人向司祭人進酒。《儀禮·特牲饋食禮》:“獻祝,籩燔從,如初儀。”
(2).進獻祝詞。 清 劉毓崧 《杜觀察<古謠諺>序》:“加以前此兩攝 東亭 ,輿情愛戴,士民之獻祝者,鹹拟諸古循吏焉。”
“獻祝”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指在祭祀儀式中,主人向司祭者進酒的行為。這一用法源自《儀禮·特牲饋食禮》的記載:“獻祝,籩燔從,如初儀。”,體現了古代祭祀的規範流程,強調儀式中的禮節性動作。
指通過語言或禮物表達祝福與敬意。例如:“士民之獻祝者,鹹拟諸古循吏焉”(清代劉毓崧語),或現代造句“十全十美福綿綿,一樽秋酒再獻祝”。此時“獻”表奉獻,“祝”表祝願,組合後強調以具體形式傳遞美好祈願。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仿古表達中。若需更詳細古籍例證,可參考《儀禮》相關注釋。
《獻祝》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獻》是動詞,意為向某人或某事物呈獻、奉獻,表達一種恭敬、敬拜的心情;《祝》是動詞,意為祝福、祝願,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美好期望和祈福。
《獻祝》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犬和示,其中犬表示與狗有關,示表示與禮儀、祭祀相關。《獻》字總共有10畫,其中犬部4畫,且部6畫,示部2畫;《祝》字總共有8畫,示部2畫,|部2畫,寸部2畫,頁部2畫。
《獻祝》是現代漢字演變而來,其源自古代漢字的演變,進而形成繁體漢字。在繁體字中,《獻》和《祝》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獻和祝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古代《獻》字的寫法多種多樣,有些寫法中加入了動物字形象,如使用象形字的方式;《祝》字也有一些變體,但整體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他向神佛獻上一束鮮花,獻祝平安。
2.畢業典禮上,學生代表向校長獻上畢業證書,獻祝學校越來越好。
組詞:獻禮、獻花、獻詞、獻媚
近義詞:祝福、祝願、祝賀
反義詞:詛咒、誣陷、詈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