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古祭礼中主人向司祭人进酒。《仪礼·特牲馈食礼》:“献祝,籩燔从,如初仪。”
(2).进献祝词。 清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加以前此两摄 东亭 ,舆情爱戴,士民之献祝者,咸拟诸古循吏焉。”
献祝是汉语中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指向进献祝祷之辞或表达祝福的行为,常见于古代礼仪与文献中。以下从词典释义与文献用例角度分述:
指在祭祀、宴飨等仪式中,向神灵或尊长诵读祝祷文辞,以示虔敬或祈愿。
文献例证:
《周礼·春官·大祝》载:“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 其中“献祝”即属仪礼环节之一,由祝官进献祷文。
后引申为向他人致以庆贺、祝愿之辞,含恭敬祝福之意。
文献例证: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言:“宾主献酬之礼,必有献祝之仪”,此处指宴席间宾主互致祝词(《日知录》卷二十八)。
二字组合强化了以言辞传递敬祈的仪式性内涵。
现代汉语中“献祝”已罕用,但语义留存于“献词”“祝颂”等词中。其古典语境下的庄重性,仍见于传统书仪或文史研究。
权威参考来源:
“献祝”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指在祭祀仪式中,主人向司祭者进酒的行为。这一用法源自《仪礼·特牲馈食礼》的记载:“献祝,籩燔从,如初仪。”,体现了古代祭祀的规范流程,强调仪式中的礼节性动作。
指通过语言或礼物表达祝福与敬意。例如:“士民之献祝者,咸拟诸古循吏焉”(清代刘毓崧语),或现代造句“十全十美福绵绵,一樽秋酒再献祝”。此时“献”表奉献,“祝”表祝愿,组合后强调以具体形式传递美好祈愿。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仿古表达中。若需更详细古籍例证,可参考《仪礼》相关注释。
隘险安强傲荡靶牌倍立方问题表色逋囚步庑长解子尘蠹抢抢攘攘蚩辱纯善当年电杆点手调饪低低切切东圊抖索二谛放娇飞陛風示祼鬯行壠寒粟合尖横迸鸿飏化凫灰心丧意较为嫉愤羁蹇寖怠净桶进课廉寸量知连体淋淫龙虎窑谋议披巾潜润穹顶熔焊射孔神衣树栽私痛叹怪頽慌伪凤微国为主下济详华相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