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古祭礼中主人向司祭人进酒。《仪礼·特牲馈食礼》:“献祝,籩燔从,如初仪。”
(2).进献祝词。 清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加以前此两摄 东亭 ,舆情爱戴,士民之献祝者,咸拟诸古循吏焉。”
“献祝”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指在祭祀仪式中,主人向司祭者进酒的行为。这一用法源自《仪礼·特牲馈食礼》的记载:“献祝,籩燔从,如初仪。”,体现了古代祭祀的规范流程,强调仪式中的礼节性动作。
指通过语言或礼物表达祝福与敬意。例如:“士民之献祝者,咸拟诸古循吏焉”(清代刘毓崧语),或现代造句“十全十美福绵绵,一樽秋酒再献祝”。此时“献”表奉献,“祝”表祝愿,组合后强调以具体形式传递美好祈愿。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仿古表达中。若需更详细古籍例证,可参考《仪礼》相关注释。
《献祝》这个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献》是动词,意为向某人或某事物呈献、奉献,表达一种恭敬、敬拜的心情;《祝》是动词,意为祝福、祝愿,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美好期望和祈福。
《献祝》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犬和示,其中犬表示与狗有关,示表示与礼仪、祭祀相关。《献》字总共有10画,其中犬部4画,且部6画,示部2画;《祝》字总共有8画,示部2画,|部2画,寸部2画,页部2画。
《献祝》是现代汉字演变而来,其源自古代汉字的演变,进而形成繁体汉字。在繁体字中,《献》和《祝》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献和祝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古代《献》字的写法多种多样,有些写法中加入了动物字形象,如使用象形字的方式;《祝》字也有一些变体,但整体上与现代写法相似。
1.他向神佛献上一束鲜花,献祝平安。
2.毕业典礼上,学生代表向校长献上毕业证书,献祝学校越来越好。
组词:献礼、献花、献词、献媚
近义词:祝福、祝愿、祝贺
反义词:诅咒、诬陷、詈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