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漏的意思、待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漏的解釋

[minister of a monarchy in feudal China wait for going to court before dawn] 指封建時代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時刻。漏:銅壺滴漏,古代計時器,此處代指時間

…懸着待漏隨朝墨龍大畫。——《紅樓夢》

詳細解釋

(1).百官清晨入朝,等待朝拜天子,謂之“待漏”。漏,古代計時器。《東觀漢記·樊梵傳》:“自當直事,常晨駐馬待漏。”《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奉待漏之書,銜如絲之旨。” 李周翰 注:“奉事上書,皆晨起駐車待其漏刻。” 明 無名氏 《飛丸記·同宦思鄉》:“陷邊方常思首丘,那想着 金門 待漏。”

(2).見“ 待漏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待漏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指官員在五更時分于宮門外等候上朝的行為。該詞由“待”和“漏”二字構成:“待”即等待,“漏”指漏壺,為古代計時工具。官員需根據漏壺顯示的時間,在宮門開啟前抵達指定位置,以此體現朝廷禮儀的嚴謹性。

此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漢官儀》記載“夜漏起,宮門皆閉”,至唐代形成固定儀軌。宋代《夢溪筆談》詳細描述百官“待漏院”等候的場景,成為中央集權制度下官僚體系運作的縮影。明代《大明會典》更明文規定“四鼓過即赴朝房”,違者将受罰俸處分。

從文化内涵分析,“待漏”折射出三重意蘊:其一象征皇權至高無上,臣子需恪守時間規範;其二體現古代官僚制度的秩序性,《周禮》注疏稱其“所以嚴宸居,肅班列”;其三衍生出“待漏趨朝”的成語,後多用于形容勤勉奉公的工作态度。

權威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對“漏”的釋義
  2. 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紀相關記載
  3. 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三官政篇

網絡擴展解釋

“待漏”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詞彙,主要含義為封建時代官員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時刻,具體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1.基本定義

“漏”指銅壺滴漏,古代計時工具,代指時間;“待漏”即官員黎明前抵達皇宮,等候上朝議事。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嚴格的朝會禮儀。

2.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3.相關概念

4.文化内涵

“待漏”不僅是時間制度,更象征古代官僚體系對皇權的服從,以及官員勤政的職責意識。如明代文獻提到“金門待漏”,暗含仕途追求與家國責任的雙重意義。

“待漏”一詞承載了古代政治制度、時間文化及社會等級的多重意涵,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兵釁比餘逼制蠶房塵蒙嚫施出軍促促代溝點劄定租放唐福晉服日寡拉詭蹇含粻河脈懷恨環主教澤假譽馳聲節芟解桎九孔針疾雨暴風考級空籍款密窺觇餽賜刲割呂公車厖雜氂虱罵言明允墓衣南平獠粘液樸斲淺愚親寵七情權輿商度山獺山妪首出騰激天兄龆丱頭角峥嵘外刑妄談禍福委端五短身材五齑霞氣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