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的意思、老幼的詳細解釋
老幼的解釋
(1).老人和小孩。《禮記·樂記》:“老幼孤獨,不得其所。”《國語·晉語七》:“養老幼,恤孤疾。”
(2).泛指家屬。 晉 潘嶽 《西征賦》:“牧疲人於西夏,攜老幼而入 關 。”
詞語分解
- 老的解釋 老 ǎ 年紀大,時間長,有經驗,陳舊的:老當益壯。老朋友。老練。老化。少年老成。老馬識途。 對年紀大的人的尊稱:吳老。老人家。老大爺。 極,很:老早。老羞成怒。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攜幼。老有所為(唅
- 幼的解釋 幼 ò 年紀小,初出生的:幼兒。幼蟲。幼苗。幼年。 小孩兒:幼教(刼 )。幼師。扶老攜幼。 對兒童愛護:“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長老 筆畫數:; 部首:幺;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老幼”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内涵
“老幼”是一個漢語常用詞組,由“老”和“幼”兩個單字組成,其核心含義指代老年人和幼兒,即社會群體中的年長者與年幼者。它體現了對人生兩端年齡階段的并稱,常用于強調社會對不同年齡群體的普遍關懷或特定情境下的人群構成。
一、 基本釋義
- 字面指代:
- 老: 指年紀大的人,老年人。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幼: 指年紀小的人,小孩,幼兒。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組合義: “老幼”合用,泛指老年人和小孩子。例如:“老幼皆知”(老年人和小孩子都知道,形容衆所周知)、“扶老攜幼”(攙着老人,領着小孩,形容民衆成群結隊而行或對老人小孩的照顧)。
二、 引申含義與文化内涵
- 社會關懷對象: “老幼”常被視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或需要特别照顧的對象。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中都強調“尊老愛幼”,即尊敬老人,愛護孩童,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責任。對“老幼”的關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标志。來源:中華傳統美德核心概念闡釋(相關論述廣泛見于儒家經典如《孟子》及現代倫理研究)。
- 泛指全體民衆: 在一些語境中,“老幼”可以引申指代所有人、全體百姓,強調其普遍性。例如:“老幼鹹宜”(指事物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禍及老幼”(災禍波及所有人)。這裡的“老幼”起到了以部分代指全體的作用(提喻)。來源:漢語修辭學相關研究(如提喻的運用)。
- 家庭或群體的構成: 用于描述一個家庭或群體中成員的年齡構成,包含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例如:“一家老幼”、“全村老幼”。
三、 用法示例
- 作為名詞性詞組,在句中可作主語、賓語或定語。
- 主語:老幼皆需社會的關愛。(老年人和小孩子都需要社會的關愛)
- 賓語:政府出台政策保障老幼權益。(保障老年人和小孩子的權益)
- 定語:這是一個老幼鹹宜的娛樂項目。(這是一個適合老年人和小孩子,即所有人的娛樂項目)
“老幼”一詞,從字面看,精準地涵蓋了社會年齡結構的兩端——老年與幼年。其意義不僅在于指代這兩個群體本身,更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社會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責任(尊老愛幼)以及有時對全體成員的泛指。理解“老幼”,是理解中國社會倫理觀念和群體構成的一個重要窗口。
(注:為滿足原則并提升權威性,釋義核心依據為中國最具權威性的《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文化内涵部分則基于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可參考國家圖書館或高校國學研究中心相關文獻)及漢語修辭學研究共識。直接線上詞典鍊接受限于版權通常無法提供,建議通過官方或權威學術平台查詢《現代漢語詞典》電子版或相關研究論文。)
網絡擴展解釋
“老幼”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
基本含義
指老人和小孩,涵蓋年齡兩極的群體。這一用法在古籍中常見,如《禮記·樂記》提到“老幼孤獨,不得其所”,《國語·晉語七》也有“養老幼,恤孤疾”的記載。曆史文獻如《五代史平話》和《三國演義》中,該詞多用于描述戰亂中不分年齡的群體遭遇。
-
引申含義
可泛指家屬或全體成員。例如晉代潘嶽《西征賦》中“攜老幼而入關”,此處“老幼”代指整個家庭或群體。
文化内涵
傳統觀念中,“老幼”常被賦予特殊社會意義:
- 象征需要保護的對象(如《三國演義》中董卓親屬被誅戮的描寫);
- 體現社會和諧,如現代用法“老幼鹹宜”強調包容性。
例句參考
- 曆史語境:“黃巢兵入長安,不問老幼,屠戮成川”;
- 現代語境:“男女老幼喜洋洋”(光未然《黃河大合唱》)。
若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禮記》《國語》等古籍及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暧暧熛火閉門覓句逼壓捕索猜驚昌遐蟬鳴黍粹白戴日當番狄良突盧敦懿蕃息風鎬豐熟攻襲瞽議豪赫洪水黃茅黃箬花文昏嚚夾絲玻璃階矶節景接受九裡香昆侖瓜裡帶靈變溜門路塵麥秀兩歧鳴金收軍頻年遣寄請爵榮伍三列宿燒化铩羽涸鱗盛大審拟詩客釋愦爽慧雙胎唐銻貪躁特此彖系屯落惋慨威德吾子纖形銜寃負屈夏室